华为不造车,抛出“车BU”大动作 谁是合资公司下一个投资人!

2023-11-28 15:20:03 字數 3016 閱讀 7391

华为汽车 bu已经传出要实施策略调整,即将“单飞”。

华为官方**在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布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双方于前一天就长安汽车签订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将以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主要业务,致力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而关键在于,华为还计划将其在智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与资源,纳入到新企业中。

这几年,华为一直都在争夺终端,华为的成长空间就在这一点上,而华为,一直坚持不做汽车,所以,车 bu就是华为进军汽车业的重要资源,如何快速扩张自己的人脉,加快其商业应用,才是华为成功突围的关键。

创立新企业。

长安和它的关联企业是华为汽车 bu的首位投资人,他们计划在六个月后签订最后的协议。

从这一幕就能看得出来,这两家公司对新公司的重视。记者注意到,华为方面有徐直军,总经理兼 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主席余承东,长安汽车方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朱华荣,长安汽车董事长王俊等高层领导均在现场。

这家新公司仍然遵循华为的“不制造汽车”的方针。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消息,新公司主要经营华为 bu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汽车云,ar-hud和智能大灯。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新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薪酬激励机制。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举意味著汽车 bu将与华为彻底分离。

现在,这个新的企业是华为控制的,长安和它的附属企业将持有40%的股权,具体的持股比例,出资的金额和时间,将会通过协商确定。在这当中,除了在特定的协商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外,华为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汽车厂商参与进来,使得新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多样化。赛力斯,也就是在11月26日,和华为进行智能选车业务的合作伙伴,发布了一款名为“问界”的汽车品牌,并且向外界宣称,它已经接到了来自华为的注资。

盘古智库资深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称,目前看来,对华为的汽车 bu项目感兴趣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迫切需要实现汽车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一种是想要借助华为的东风,增强自己的技术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然而,随着对智能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就意味着,华为这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想要吸引到一家既有财力,又有技术的顶尖汽车厂商,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在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下,华为是否还能继续拥有华为在新公司中的控股权,截止到27号,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赛力斯**0.11%,以76.09元**,长安**10.01%,报19.56元。

赔本赚吆喝。

华为的 bu汽车公司是在2023年5月正式设立的,和四大 bg一样,属于第一个事业部,隶属于 ict理事会。华为汽车 bu在2023年11月由 ict商务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消费商务管理委员会,并于2023年11月正式合并。余承东于2023年四月成为 bu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九月份,华为光学产品线的 ceo靳玉志成为 bu的 ceo,而余承东则是公司的主席。一些业界人士表示,这次重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华为能够在智能车市场上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在移动**领域受挫之后,华为已经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汽车这一领域,因为这一领域的潜力要超过手机。

据记者所知,华为的 bu业务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为汽车厂商提供零部件,一种是以 hi为核心的智能汽车平台,另一种是华为的“智选”模式,即在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会为汽车厂商提供在 to c阶段积累的品牌,渠道,零售,营销等方面的经验。

据记者所知,华为的 hi模式主要是长安的阿维塔,而智界则是和赛力斯一起开发的,以及最近和奇瑞合作的“智界”。11月9号,华为宣布智界s7正式上市,余承东说,旗舰版、超长版、超航版和四款旗舰版,都在亏损,“我希望,等量产之后,我们的成本会降到最低。”就在同一天,华为智能选车也公布了名字,叫做鸿蒙智选。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华为汽车 bu分拆后,将会与整车厂商进行更深入、更具弹性的合作。长安在十一月二十六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华为原则上不参与任何与新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业务,而长安将全力推动其与新企业的战略协作。而华为,则是铁了心不做汽车,这也许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之前华为不但公开宣布不会生产汽车,而且对“蹭”的营销也是严辞回绝。徐直军在三月份召开的华为2023年报发布会上,曾表示,禁止华为这个名字,出现在自己的汽车商标之前,也不能作为一个汽车品牌,还说,华为要把自己店里现有的车辆材料全部清洗,重新回到华为公司的战略方向,华为不会自己生产汽车,也不会自己生产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

华为有意将其拆分,组建一家新的公司,是为了加快其在智能车领域的商业化进程。

根据华为的业绩,华为在2023年实现了20.77亿美元的收入,占到了整个收入的0.3%,达到了6423亿美元。华为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3109亿元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1%。在这其中, ict基建领域仍有一半的份额,而在智能车领域,则有十亿元的营收,贡献了0.3%的营收。

余承东在今年七月的“中国汽车蓝皮书”上也说过,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投资非常大,“华为每年都要花费几十亿美元,目前只有这一项是亏本的。”

这是一个涉及到上下游的行业,并不是只有科技就能解决的。华为的智能车方案在资金和技术上都受到了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的抵制。

比如,上汽集团主席陈虹,在今年六月底召开的股东会上,谈及和华为这样的第三方企业进行无人驾驶的合作,他说自己无法接受华为和这样的第三方企业提供的整套方案,并说“这样一来,上汽就变成了灵魂,上汽变成了身体。上汽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必须要将自己的灵魂,牢牢地攥在手里。”

而且,想要和厂商“共享灵魂”的网络公司也不少。记者查看了一下 apollo的开放平台,发现有220多家合作伙伴,之前与吉利合资,希望能够参与其中,而斑马智行,则是与上汽、一汽等大型车企签订了合作协议。

江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组建了一家新的 bu公司,并吸引了其他车企的投资,这是因为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和市场机遇。其次,华为在5 g、 ai等领域拥有的技术与资源,能够对汽车行业进行重大的技术支撑与革新;另外,华为还可以通过与汽车厂商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汽车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他认为,华为组建的新公司对智能汽车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效果如何还要取决于新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华为不造车,抛出“车BU”大动作 谁是合资公司下一个投资人

本报 chinatimes.net.cn 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一直传闻要进行战略调整的华为车bu要 单飞 了。月日,华为官网宣布,其与长安汽车于前一日签署 投资合作备忘录 经协商,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 生产 销售和服务。而重点是,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

见证 华为牵手长安,车BU解除造车紧箍咒?

年月日,当太平洋东海岸的美国人正沉浸在感恩节的快乐氛围中时,大洋彼岸一家一直被美国 极限制裁的中国企业却传来一个消息 该公司最被外界关注的造车业务将被剥离,转手方之一则是长安汽车。受此消息影响,当天长安汽车a股盘中一度快速拉升至涨停。后来,随着相关方回应股价开始回落,但当天 长安汽车报.元,涨幅. ...

为什么华为不造车,但和车企的合作一个比一个成功

华为和车企合作模式有 零部件模式 hi模式 智选模式 种,详细和大家说下这种模式的区别 零部件模式 华为作为 商,把自己研发的一些产品部件卖给车企,在智能车领域华为可以提供激光雷达 nfc车钥 电驱等零部件。hi模式 这是英文 huawei inside 的缩写,这个模式的合作需要华为把华为智选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