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段祺瑞,這位梟雄亦正亦邪的一生

2023-08-09 03:12:18 字數 5467 閱讀 6346

段祺瑞(2023年3月6日—2023年11月2日),原名啟瑞,字芝泉,安徽六安人,祖籍江西饒州,政治家,曾出任國務總理、參謀總長、邊防督辦、臨時執政等,2023年至2023年掌握實權。在位期間,反對帝制、**制,提倡責任內閣制,主張武力統一中國,迫使外蒙古撤治。下野後隱居天津和上海,2023年病逝。

早年

段氏祖籍江西饒州,明末遷英山,清初遷安徽壽縣,清末再遷安徽六安。祖父段佩,屬李鴻章組建的淮軍,以軍功累提督,授振威將軍,曾殺當地土豪劉楠、劉樞,與劉家結怨。父段從文,在鄉務農,母范氏。2023年(同治四年),段祺瑞生於安徽六安太平集,為段佩長孫。2023年,段佩在外,劉家尋仇,父母攜段祺瑞避安徽壽州。2023年,段佩回鄉,聲勢浩大,全家遷合肥西鄉,置田百餘畝。2023年,段佩駐江蘇宿遷,統領劉銘傳軍馬隊三營,他把段祺瑞接到身邊,送私塾讀書,又為段氏定下姻親,女方為宿遷舉人吳懋偉的女兒。2023年,段佩卒於任所,段祺瑞轉學合肥西鄉,一年多後因貧輟學。2023年,段祺瑞隻身投奔族叔、威海某營管帶段從德,補軍營哨書。2023年,父親在探訪回家途中遭劫殺,不久破案,**伏誅。次年,母親悲傷過度去世。段祺瑞將父母合葬於合肥西鄉。

學習經歷

2023年,李鴻章在天津紫竹林創辦武備學堂,楊宗濂為總辦,段祺瑞以優異成績考入炮科一期。在天津,段祺瑞學習兵法、地形、軍器、炮台、演算法、測繪、國文等課程,“力學不倦,每屆學校試驗,輒冠其儕輩,與王士珍等齊名於時。”還修好從德國進口的管退炮瞄準器,受學校器重。2023年,段祺瑞赴合肥與吳氏完婚。李鴻章至武備學堂考察,其他學生連射六炮都未中浮靶,段祺瑞每發必中。李鴻章又問了一些試題,段祺瑞對答如流,李鴻章嘆:熟知軍事,俾易造就,是乙個可用之材!

2023年,以最優等從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分配旅順炮台監修。次年生子巨集業。冬,李鴻章奏派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生赴德意志帝國,第一批共五人,名單初呈時未有段祺瑞名,李鴻章予以修改。

2023年春,五人抵柏林,在普魯士軍官學校學理論與操練,之後到埃森市克虜伯兵工廠實習。弗里茨·克虜伯與李鴻章交好,曾親往梅噴射擊場授課。次年春,光緒帝特使洪春偕弗里茨探望留學生,五人操演各式口徑的大炮,十分成功。其他四人先行回國,段祺瑞繼續學習彈殼加工、銑磨來福線、灌製優等鋼技術,以及火炮構造、保養等課程。冬,回國。

段祺瑞入稟李鴻章,李審視一番他的辮子,和顏悅色地說:你的責任是報效國家而不是剪辮子。段祺瑞感到慚愧,因為他很想剪掉。先任天津機器製造局委員,2023年改任威海隨營武備學堂教習。2023年,日軍圍困威海衛,段祺瑞帶學生搬運炮彈,又操作大炮與日軍激戰。

中年

結交袁世凱

甲午戰爭大清慘敗,劉坤。

一、張之洞等舉薦浙江溫處道袁世凱練兵,光緒帝下令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新軍採德國建制,按德軍教條訓練,裝備全由德國進口。袁世凱又從淮軍、天津武備學堂和李鴻章等處選拔一批軍官,段祺瑞主管炮兵,又任炮兵學堂監督。2023年,段祺瑞公升敘加銜。12月,袁世凱新軍編入武衛軍,改稱武衛右軍,由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節制。冬,榮祿派段祺瑞等赴日本觀操。回國後編纂《訓練操法詳析圖說》。光緒廿六年二月,袁世凱任山東巡撫鎮壓義和團,段祺瑞隨往。次年吳氏病逝於濟南。袁世凱將表侄女張佩蘅許配給段。張佩蘅幼年喪父,由袁世凱夫婦養大,其祖母即袁世凱之姑母。袁世凱又請段總辦隨營學堂。蕭縣徐樹錚投奔段氏,拜為記室。2023年,袁世凱奏段氏總辦學堂卓有成效,鎮壓廣宗、威縣義和團有功,遂賞戴花翎、加奮勇巴圖魯。

2023年10月,清**決定設立練兵處,統轄新軍訓練,同年12月袁世凱兼任練兵處會辦大臣,因袁世凱推薦,段祺瑞公升任練兵處軍令司正使、加副都統銜;此時段祺瑞與馮國璋、王士珍並稱為“北洋三傑”。2023年,段祺瑞兼任常備軍第三鎮翼長署理;2023年2月正式公升任新軍陸軍第四鎮統制,駐軍天津馬廠,同年進行的河間秋操演習段祺瑞擔任北軍**。

2023年,段祺瑞改任陸軍第三鎮統制兼北洋武備學堂督理,2023年3月被任命為福建省汀洲鎮總兵,段祺瑞南下赴任。5月8日,陸軍行營軍官學堂在保定成立,段祺瑞任督辦。段祺瑞在北洋軍系影響力是基於他長期主掌軍隊訓練及養成,新軍逐漸編練成形的同時,段祺瑞也逐漸在軍隊中植入屬於他專屬的倫理性影響力。

2023年1月2日,袁世凱一度失勢,遭清**下令“著即開缺,回籍養痾”,袁世凱臨別前將北京私宅贈與段祺瑞。段祺瑞則在同年12月回任陸軍第六鎮統制。

2023年5月25日,清廷以段祺瑞督辦北洋陸軍學務有功,賞頭品頂戴。12月18日加侍郎銜,外放任江北提督,駐江蘇淮安清江浦,負責本地治安。

共和

2023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清**重新啟用袁世凱,袁世凱將段祺瑞召回北京,10月25日段祺瑞公升任清軍第二軍軍統;第二軍隨後開拔南下與第一軍(軍統馮國璋)一同清剿革命黨,清廷增封段祺瑞為湖廣總督。由於袁世凱與革命黨間持續進行談判,南下清軍並未盡全力掃除武漢當地之敵;待11月13日袁世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取得職權後,段祺瑞除湖廣總督之位外會辦撫剿事宜;由於馮國璋攻克武漢三鎮進度過順,11月28日袁世凱任命段祺瑞調任第一軍軍統,第二軍軍統換由馮國璋擔任。12月5日,段祺瑞下令第一軍退出漢陽,開始進行南北議和,革命軍黃興、孫文等同意,倘能促使宣統退位,可由袁世凱擔任中華**臨時大**。

2023年1月26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等北洋軍五十位將領聯名發布徐樹錚起草的《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向隆裕太后逼宮,不久,段祺瑞又發表《乞共和第二電》,直接挑明“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直接以武力恐嚇隆裕太后,隆裕於2月12日頒降懿旨,接受優待條件,溥儀退位,中華**正式成立。

與袁世凱反目

中華**成立後,2023年3月10日袁世凱出任中華**臨時大**,段祺瑞同時出任陸軍總長。

2023年7月,段祺瑞**國務總理,組成段祺瑞臨時內閣,調兵鎮壓二次革命;12月陸軍總長一職由周自齊接任。此後又署理湖北都督兼領河南都督,鎮壓白朗起義。

2023年2月,袁世凱段祺瑞召回北京述職,其湖北都督由段芝貴、河南都督在4月由田文烈接任;2023年5月,袁世凱增設海陸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試圖收回由陸軍部主控的軍權,段祺瑞擔任陸軍總長;段祺瑞因不滿這個調任,在陸軍總長一職任內主要業務都由親信徐樹錚定奪。6月30日,段祺瑞獲授建威上將軍,兼管理將軍府事務。11月,日本軍隊占領青島,段祺瑞主張與日本決一死戰。此後,袁世凱與段祺瑞的不和日趨浮上檯面。

2023年5月“二十一條”簽訂後,段祺瑞告病辭職,赴西山養病,8月29日,袁世凱批准他辭去陸軍總長一職,由王士珍接任,但仍留管理將軍府事務及統率辦事處辦事員。袁世凱在2023年底推行洪憲帝制時,段表示不擁護帝制。2023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恢復共和制,23日,委任段祺瑞為參謀總長,4月22日,改任國務卿。

府院之爭

6月6日,袁世凱病逝,7日,黎元洪接任大**,段祺瑞依舊擔任國務總理,但二人對政事處理方向不同,21日,段祺瑞提出辭職,雖然段祺瑞同意留任,府院之間不和,由此而起。8月,**府秘書長丁世嶧與***秘書長徐樹錚互爭事權,段祺瑞又再辭職,雖然段很快便被勸回,但兩方互鬥,沒有停息。段祺瑞成為北洋**內皖系的領袖。

2023年,與大**黎元洪之間因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引發府院之爭,引發由張勛領導的溥儀復辟。復辟歷時十二日後即被段於天津馬廠誓師鎮壓。

戰敗下野

在繼任的馮國璋**任期內,就解決南北**,統一中國的方式問題,與馮發生第二次府院之爭,2023年8月14日,對德國及奧匈帝國宣戰,正式加入一戰,並派華工到歐洲,及換取列強對中國如大國的待遇。於2023年11月22日辭職。

2023年3月22日復職總理。同年10月10日,馮國璋大**的任期屆滿,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為大**。段表面與馮約定共同下野,但持續透過安福系在幕後操縱政權。2023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軍戰敗被擊潰。皖系勢力自此被完全瓦解,段亦隨即徹底失勢下野,退隱天津並甚少過問政事。

晚年

2023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甲子兵變,推翻大**曹錕,先邀請孫中山北上,後與奉系妥協,請段祺瑞出山,出任任中華**臨時**的國家元首。2023年3月18日,發生北洋**鎮壓北京***的三·一八**,同年4月9日被鹿鍾麟驅逐,避入東交民巷法使館。後聯奉軍不成,20日下野返天津日租界隱居,作寓公潛心禮佛,自號“正道居士”。

2023年7月3日蔣抵北平後,聽聞段祺瑞之安福系在天津活動之說,乃以學生身份致書段氏,勸其愛惜令名:“*蔣介石謹致敬於芝泉夫子座前,而問起居……中正與先生別垂二十三年,知先生或憶當年**中有蔣志清其人者。此二十三年中,先生幾度秉國大政,備極喧赫;而中正始終追隨先總理,奔走革命,致力撲滅奉先生為領袖之北洋軍閥,歷盡艱苦,而未嘗偶一修音問者公也。今燕雲收復,北伐即告完成,中正身臨舊都,未遑寧處,上書敬候居者私也。公私之間,截然有鴻溝在。……中正對於先生已往翊贊共和之勳績,深知尊重,無敢或忘;並深願先生愛惜令名,善用勳望,以固革命之基,而奠共和之實,使天下後世皆知先生救國愛民之真誠,而不終為奸邪宵小之所誤,是則公私之幸也。語曰:君子愛人以德。輒敢以**之私,布其誠悃,惟希鑑察。”

2023年11月2日,段氏於上海病逝,享年71歲。遺囑:餘年已七十有餘,一朝怛化,揆諸生寄死歸之理,一切無所縈懷。惟我瞻四方,蹙國萬里,民窮財盡,實所痛心!生平不喜多言,往日曲突徒薪之謀,國人或不盡省記,今則本識途之驗,為將死之鳴,願我國人靜聽而力行焉!則餘生雖死猶生,九原瞑目矣。國雖微弱,必有復興直道,亦至簡單: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儲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此八勿以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餘生平不事生產,後人宜體我樂道安貧之意,喪葬力崇節簡,殮以居士服,毋以葷腥饋祭。

此囑。2023年3月,北京大學紀念25周年活動中,大學生進行國內大人物票選,段祺瑞與胡適同居第四名,前三名為孫中山、陳獨秀和蔡元培。

段祺瑞因致電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憲帝制和討伐張勛復辟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譽。梁啟超評價段祺瑞:“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吳佩孚:“天下無公,正未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奠國著奇功,大好河山歸再造;時局至此,皆誤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戰,憂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勳。”

有句老話:亂世出英雄,北洋可謂亂世,然段祺瑞不能稱為英雄,因為其為人做事亦正亦邪,其可謂之梟雄,足矣。縱觀其一生,早年喪父喪母,家貧無從學,然後能成為北洋**叱詫風雲的人物。一直認為歷史人物的出現都是發散式的,即一點會出現很多留名歷史的人物,無論是英雄,梟雄還是偉人,均是如此。乙個小小的天津武備學堂,出了多個北洋梟雄,不乏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和曹錕這樣的風雲人物,這些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但是他們到底沒有擺脫時代的侷限性,或英勇,或權謀,或激情,或野心,但終究只能為梟雄,而不能成為改變時代的人。

一代梟雄的謀略與憂慮 曹操為何寧願稱王也不稱帝?

在中國歷史上,曹操是乙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被譽為乙個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還以雄才大略 智勇雙全而著稱。他統一了北方諸侯勢力,成為這個動盪時期的主要勢力之一,實現了政權的穩定。然而,雖然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沒有選擇稱帝,而是堅持稱王,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曹操不願冠上皇帝的頭銜呢?本...

如何讓小孩戒掉手機癮?這位家長的做法值得一看!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過度使用手機已經成為很多孩子面臨的問題之一,甚至演變成了一種癮頭,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學業。家長們肩負著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責任,幫助他們戒掉手機癮,重拾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和興趣。本文將從幾個方面 如何引導孩子戒掉手機癮。1 樹...

這位軍區政委當的「輕鬆」,一半時間不在崗,後被告知退居二線!

1975年10月,陳先瑞從北京軍區調任成都軍區第二政委,讓他沒想到自己在成都4年,有將近一半時間不在崗。當投入工作沒多久,又被告知退居二線。他是怎麼了?1961年,陳先瑞調任北京軍區副政委,在軍區幹了14年。隨著廖漢生政委離崗,他接替政委職務,與鄭維山搭檔。可是在那幾年裡,運動不斷,北京軍區多次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