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算不算愛情

2023-08-09 00:32:12 字數 1773 閱讀 7039

前些日子趁著孩子放暑假,我帶著丈夫和孩子回鄉探親。父母年齡大了,總不願意離開村子,我自高中畢業後便離開老家,參加工作後,回家的次數便更少了,前些年在外打拼適應了城裡的生活,總感覺村子離我越來越遙遠,隨著年齡增長,我也開始思鄉,經常想家,想那個村子,不自覺的回憶童年的人和事,做夢的場景也經常在村子,也許就是那句“飛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父親總會開著電動三輪車到縣城接我,其實,現在交通方式已經很方便了,我完全可以網上約一輛車從車站直接送到家門口,但父親堅持要接我,自上學時期,可能這是一種儀式感吧。父親接上我們後,並不敢從大道走,說怕交警,我問為啥,他說害怕交警以為他違法營運,無證拉客。我暈,就算查到我們,我也可以解釋,是接自家孩子,並不是“拉客”,但是人近中年,我已不會再去嘲笑父親的做法,只是小心的問“爸,你拉過客嗎?"他說:“沒有、沒有,上次有個高中生路邊等不到車,我沒事幹就捎了他一段路,沒要錢,結果就那麼被查了,解釋不清……”我問:“那後來怎樣了?”父親話鋒一轉問我:“記不記得小龍?”我問:“哪乙個小龍?”他急忙說:“就是我們家前面那條街和你一樣大的小龍呀,你們還一起上過學……”記憶猛然將我拉回十幾歲,原來是他!我爸接著說;"辛虧小龍,他現在在交警隊工作,要不然我還解釋不了呢……“

小龍家離我家並不遠,還是同姓,但不同宗,更談不上血緣,他大概比我大一點,因為他的媽媽每次見到我就說:”你媽剛生下你時沒奶,你還吃我的奶呢!”由此斷定,小龍應該比我大的不多,但按輩分,我應該喊他叔叔。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以前,能到鄉里上初中的孩子並不多,我倆在乙個班,還竟然分到了同桌,因為家在乙個方向,周五下午總能一起回家,週日下午一起上學,他時常跟在我後面不遠的地方,我倆並不說話。冬天裡周五放學時候,太陽已經落山,走著走著就完全進入夜路了,他也會跟的更近些。十幾歲,正在發育身體,他已長的很高,站的筆直,情竇初開的女生總能多看他兩眼,他還會臉紅。

週日下午去學校,也總能那麼“巧”,我剛出門不久,他也出門,一前一後走在去學校的田野裡,我已習慣身後的他,除了在教室關於學習的事情,我倆從來不說話。有一次冬天,週日下午,家裡有點事情,我出門晚了一些,天已經近黑了,害怕誤了晚自習,我放快腳步往學校方向一路小跑,好無懸念他也“遲到”了,在過乙個十字路口,一輛自行車突然從側邊衝出來撞到了我,雖然沒有傷到,我還是嚇的不輕,小龍趕快從後邊跑上來,他摘下脖子裡的圍巾,把一頭塞到我手上,就這樣,我倆一人抓著一頭圍巾,一前一後跑到了學校,他對我的守護我是懂的。

我們兩家的地隔了一條小路,算是地頭頂著地頭,週末放假總是要去地里的拔草幹活的,他家的地南頭的草和我家地北頭的草總是被拔了一遍又一遍,雖然不說話,可誰都不願離的太遠,有時候他會給我帶乙個蘋果或者西紅柿。我想著,如果能上了高中,我就會牽他的手,感覺告訴我,他也是這麼想的。

高中時,我們並沒有在乙個學校,也就不常見面了,除了週末的地頭拔草,隨著課業越來越緊,我們都沒了週末,便斷了聯絡。大學時期的乙個國慶節,我回家剛好趕上家裡種蒜,他也在地里,此時,他已褪去青澀,高大帥氣,我也變的開朗大方,主動走到他家地里和他說話,他仍是瞬間臉紅,我們聊了他家地里上了多少肥,上季收成怎麼樣,他媽媽看到我趕快跑過來說:”你小時候還吃過我的奶呢……“

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此後多年我們並沒有見過,大概他也從未打聽過我的訊息,我也如此,漸漸便淡忘了,只是偶爾會想起。曾經我幻想過,我們都長大了,他會牽我的手,我們的父母會因為輩分問題反對,或許他也這麼幻想過吧……。

這次回村,我去地里扒花生,他家地里乙個與我年齡相仿的的女人一直看我,由於離得遠,我倆沒有說話,我回了她乙個微笑。我猜想,她可能在某張班級集體**上看過我吧。我媽說:“那是小龍媳婦,他們已經三個孩子了,這小龍媳婦長的可比不上你……”我看了我媽一眼,她趕緊轉移了話題。

你可能不知道,其實你已經嫁給了愛情

當我問乙個朋友,你是什麼時候感受到愛情的時候。我的朋友天天說道 當我以為要失去他的時候。天天和丈夫是通過相親相識的,因年紀不小,她並未遇到那個令她心跳的人,於是,在婚姻與愛情之間做出了權衡,選擇了乙個看似還可以的人。她說 我並非深愛他,但他的事業和性格都很可取,我想與他共度餘生不會太糟。婚後,她的丈...

冷知識 你不知道的新加坡

作為袖珍小國,新加坡的首都就是新加坡,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它卻有5個 市長 你敢信?別看新加坡土地面積。僅700餘平方公里,但也有5個行政區,也就是5個社群。每個社群都有相應的社群發展理事會管理,這些首長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長改制為專職稱市長,資深的市長級別相當於財務部...

你不知道的封藏大典!

2022年第七屆汾酒封藏大典於山西拉開帷幕,讓輝煌再現,這既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澱,也是一次酒文化的延續與傳承。左傳 成公十三年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祭天 祭祖 祭社稷為古代帝王的三大祭。這種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自夏 商 周三代起在泰山舉行的封禪活動,實際上就是祭祀天地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