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甲 上德

2023-09-14 14:59:07 字數 1871 閱讀 6749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道德經第一章,首先來看第一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解析:這句話有六個德,有兩個含義,第一是道定義的德;第二是人定義的德,我們簡稱為道德和人德。什麼區別?道德是道的樣子,而道是不可知的,所以道德也無法定義,需要每個個體去領悟。人德是有標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到處都是。而老子不認同人德,因為標準是死的,是條條框框,所以人德不是道德。比如說天空很清明,如果天空是道,那這種表現出來的清明就是德,這種清明感是自然體驗,也不需要語言描述,文字是有極限的。但總有人要給清明做定義,列出一二三四來論證天空的清明,那你的論述就不是天空,也不是清明,而是一二三四的這些概念,這些概念就叫人德。道德和人德的定義主體分別是道和人,所以有天差地別。

再來看上和下,在這句話裡,上和下是以德為參照系,德上面的叫上德,上於德;德下面的叫下德,是下於德,德是標準線,老子開篇就開始對德做定義了。

釋義:上於德,在德上面的,不會追求德,而是追求道,這是真正的有德;下於德,在德下面的,一言一行都要遵守人為的標準,這是無德的表現。

總結:這句說的挺狠,咱們學老子,關鍵要會用。在中國有乙個婆媳關係的哲學問題:老媽和老婆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老子肯定不屑於回答,但在這一章,就有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句話實際是在問,你最愛的是不是我。按照本章的邏輯我們來找答案。什麼是愛,愛不應該是感受到的嗎,真正愛需要標準嗎,需要去比較嗎?比較本身也是在定義標準。如果愛是有標準的,那愛還是愛嗎?不是,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是愛,而是標準,追求標準就會失去真正的愛。你這麼回答,對方就懵了,懵了就回答完了。

回到道德經,為大家總結幾點。

第一,你越追求什麼,就越得不到什麼。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上學的時候,越是鐵了心奔著清華北大去,往往都考不上;事業上越是拼命地爭上位,往往爭不上去。反而是那些好像沒有那麼迫切的人,也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最後卻能考個好成績,能公升職加薪,這就叫無心插柳柳成蔭。就跟修德一樣,越是追求德,往往會失去德,所以老子通過這一章,告訴我們求其上得其下的道理。

第二,老子非常尊重天性,道在創造萬物的時候,沒有統一標準,每個人都不一樣、獨一無二。有人天生愛熱鬧、有人天生愛獨處,有人精力旺盛、有人體質虛弱,有人喜歡文學、有人喜歡數理……不一樣的人就有不一樣的德,所以老子不提倡用統一的標準束縛天性,一旦用乙個標準把人框在裡面,就跟車間裡造零件一樣,所有人一模一樣,那整個社會就會失去創造力。想想八股文對人文自由的殘害,社會還怎麼有創新?

第三,為什麼老子可以對道和德下定義?首先,真正理解道德經的能體會到,老子所定義的道和德其實都是邏輯推演的結果,這一點我們在後文中會不斷強調。所以老子是有哲學架構的。而人定義的德沒有邏輯可言,想一想,哪個有標準的人德有哲學上的思考。所以不要輕易質疑老子,他的哲學高度沒有幾個人夠得著。其次,老子的道和德不強迫別人遵守,他也知道世界上有守道修德的人,也有嘲笑道和德的人,所以,老子的道和德是講給對人生有追求的人聽,這樣的人就叫做道者、德者。最後,老子的目的不是給德下定義,而是給道下定義,德只是道的樣子,通過德才能無限地接近道,所以老子的最高追求不是德,而是道。道雖然很難講,但老子用邏輯語言把它表達出來了,後文也會講到。

第四,在老子觀念裡,真正的德是用來管理自己的,不是去約束別人。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指責別人沒有道德,我們需要反思,無論是法律制度,還是公序良俗,這些都是集體社會的共同準則。這些準則是社會的底限,是倫理制度,但不是德。德是面向個體的,真正的德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悟,自己去修。大道是起點,也是終點,想要到達終點,修德積德是每個人的必然選項。

那什麼是大道?讓我們在道德經裡慢慢體會。今天就聊到這,下期我們繼續學習道德經,再見。

第一章 劍客李小刀

曾經在乙個遙遠的古代,有乙個武俠人物,他的名字叫李小刀。雖然他現在已經成為了一位英勇無畏的劍客,但是他的小時候可是一段充滿了趣事和冒險的時光。李小刀出生在乙個武林世家,他的父親是一位武功高強的劍客,母親則是一位出色的武術家。從小,他就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武術練習,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玩耍。記得有一次,李...

《神族野史》,第一章 遷徙

大千世界,浩瀚宇宙,星辰飄盪。這是一片你熟悉的世界,可這又是你陌生的世界。人 神 魔,只是滄海一粟。那些你熟悉的事物,真的是你熟悉的樣子麼?生命 意識 死亡 重生,這些都意味著什麼?浩瀚星河之中,生活著這麼乙個族群,他們也在探索,探索已知的世界。然而,數億年已過,他們仍身陷囹圄。天空之上,巨大的火球...

道德經其實很好懂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出自 道德經 很多人都覺得 道德經 難懂,哪怕它有譯文,也覺得很難懂。但是,這麼難懂的 道德經 被度陰山用幾個小故事講透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百個人心中,也有一百個 道德經 的解法。道德經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