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研究道德經的?

2023-10-19 19:06:46 字數 1177 閱讀 9795

我是怎樣研究道德經的?

侯悟宇。我從二十歲開始研究道德經,三十八年了,我是通過研究伏羲八卦圖,研究中醫理論,研究中華哲學,通過理論聯絡實際,研究道德經。什麼是實際?實際就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關係,比如雞生蛋和蛋生雞的實際問題,沒有萬物的關係,在絕對真空中,雞不出生蛋,蛋生不出雞,沒有萬物的關係,生不出來任何新的東西,沒有萬物的關係,任何東西不可能單獨存在,宇宙是無始無終本來存在的萬物的關係。

實際就是金剛石與石墨是一樣的元素組成了不同的結構,不同的組成結構決定了不同本質。同樣是人,組成不同的人與人的關係,決定了不相同的人性本質。宇宙就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關係,決定了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本質。

在中醫理論中,五臟六腑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關係,人對五臟六腑的絕對個體認識不是本質,是道德經講的無名,無就是無名組成的關係,決定了五臟六腑的本質,是道德經講的有,人體與自然萬物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關係,人吸收的能量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關係,都是相生相剋動態平衡關係。

伏羲八卦圖中的陰陽,說明的是兩種動態平衡關係,一種是動態平衡力,一種是動態平衡運動,動態平衡力與動態平衡運動是互相轉化的關係,是相生的關係,中醫理論中就講了陰陽轉化,陰陽相生。

伏羲八卦圖中的五行,說明的是不同能量的相生相剋動態平衡關係,伏羲八卦圖中的八卦說明的是萬物的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結構關係,是動態平衡力,動態平衡運動,動態平衡能量的動態平衡互相轉化關係,相生相剋關係的動態平衡變化。

中華哲學研究的就是萬物的關係,人與萬物的關係,本來就是理論聯絡實際。

所以,研究道德經,就是研究萬物的關係,研究人與萬物的關係,研究人與人的關係。

有了這些研究,就能理解道德經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道可道,道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關係,非常道,這個關係永遠在變化。名可名,人對每個相對個體的認識,都是對所有個體的區別認識,非常名,這種對個體的認識不是真正的個體本質,所以是無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兩段話不能單獨解釋,是同出而異名,是互相依存的關係。人對每個相對個體的認識,都是相對個體與相對個體的區別,不是絕對個體的本質,所以是無名,所有無名的相對個體組成的是無的關係,是天地之始本來存在的關係,這種本來存在的關係決定了每個相對個體的本質,這種相對個體的本質就是有,所有相對個體的關係是無的關係,因為所有關係永遠在變,相對個體的本質也在變,所以沒有不變的本質,就是無的關係,本來存在的萬物的關係,決定了每個萬物的存在,決定生出新的萬物,就是道生萬物。

《道德經》是心經,還是哲學?

作者 一念行者 提問 請問老子的 道德經 是心經還是哲學,請你談談它們的關係?一念行者的回應 道德經 頭腦讀是哲學,心讀就是心經。在我看來,它即不是哲學,也不是心經,或者說,它即是哲學,也是心經。以我來看,當我們學習道德經,它的重點不在道德經,在學者之心。我們強調道德經不能超過心,超過心就把心引向於...

道德經其實很好懂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出自 道德經 很多人都覺得 道德經 難懂,哪怕它有譯文,也覺得很難懂。但是,這麼難懂的 道德經 被度陰山用幾個小故事講透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百個人心中,也有一百個 道德經 的解法。道德經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

《道德經》我讀我解(第十七章)

這是我之前研讀 道德經 的記錄,現系列分享於此,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正。道德經 第十七章。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 我自然 我解 解一 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 次一點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