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简介(5)

2023-10-29 15:35:05 字數 7076 閱讀 5943

接《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简介(4)》。

李灿院士(2023年当选)

李灿,2023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金昌市,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3年李灿从河西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2023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2023年晋升为研究员;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2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获得中国催化成就奖。

李灿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制氢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最近发展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和光电超快及成像光谱技术,发展了纳米笼中的手性催化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等并已工业化;从2023年起,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包括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型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先后在国际上提出了异相结、双功能助催化剂和晶面间促进光生电荷分离的新概念,在光电催化领域,提出了助催化剂、空穴储存层、界面态能级调控等重要策略,为高效太阳能转化体系构筑提供了科学基础。

李洪钟院士(2023年当选)

李洪钟,2023年1月生,男,山西省昔阳县人,化学工程专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65-2023年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参加了国家顺丁橡胶攻关项目会战,从事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李洪钟主要从事气固流态化方面的研究,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学结合,建立了两相流理论以及垂直和倾斜移动床气固流动模型,可较准确**气、固流率,气体压力和颗粒间接触应力的分布提出v型阀与l型阀排料动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明了v型移动床排料阀、气控气球式高压加料器等。用自制微观摄像探头,得到快速床内瞬态聚团和稀密两相结构的**,证实了聚团的存在,发现当纳米和超细颗粒形成低密度、小尺寸聚团时,可实现散式流态化。发现加入流化床中的铁磁性颗粒可形成“链状物”,能有效破坏气泡、沟流和聚团,实现散式流态化。

李静海院士(2023年当选)

李静海,2023年10月25日出生于山西静乐,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北京市科协主席。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主任。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北京市科协十届委员会主席。

2023年李静海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2023年获该校硕士学位。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主任、副所长、所长。2023年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至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 [2]。2023年至2023年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2023年至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23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23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党组书记、之后担任主任。2023年任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2023年7月,当选北京市科协主席。

李静海主要从事多尺度方法和颗粒流体两相复杂系统研究,致力于气固两相系统的计算机**和多相复杂系统的研究,包括多相流动、煤燃烧、计算机**、多尺度方法及计算。他提出基于颗粒尺度、颗粒聚团尺度和设备尺度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和两相非均匀结构应满足的稳定性条件,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并将其扩展到径向分布的计算和两态共存临界条件的确定。阐明两因素控制的流动系统中控制机制之间的协调导致有序结构,表达了其稳定性条件与各控制机制极值趋势之间的关系。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其他系统,并应用于工业计算。此外,还在计算机**和洁净煤技术方面开展了工作,开发了中小型设备中抑制氮氧化物的无烟燃煤技术,并推广应用。

李景虹院士(2023年当选)

李景虹,2023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中心主任、分析化学所所长。2023年1月,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李景虹于202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获得双学士学位;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23年至2023年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克莱姆森大学和evonyx inc.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3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计划,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景虹致力于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分析化学、单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电化学及环境能源电化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2023年以来,在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石墨烯量子电容基础研究、电化学器件构筑及石墨烯生物分析与生物传感及电化学能源等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 。以石墨烯电化学规律的研究为基础,针对生物传感对灵敏度、选择性的需求,围绕石墨烯电化学、生物传感及细胞成像新方法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创新性研究。

李亚栋院士(2023年当选)

李亚栋,男,汉族,2023年11月出生于安徽宿松,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3年李亚栋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202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化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入选首批清华大学百人计划;2023年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6月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

李亚栋主要从事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替代***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项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提出了纳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调控机制,实现了不同类型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将水热、溶剂热合成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型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实现了金属铋、钛酸盐、硅酸盐、钒酸盐、稀土化合物等纳米线、纳米管的制备,揭示了液相条件下纳米晶的取向生长规律性;提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表观电负性概念及其计算经验公式,建立了比传统高温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材料低400-500度的低温合成方法。

李永舫院士(2023年当选)

李永舫,2023年8月10日出生于重庆市,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永舫于2023年考入华东化工学院抗菌素专业;2023年经学校推荐提前考取该校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2023年获得华东化工学院硕士学位;2023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2023年至2023年到日本文部省分子科学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2023年晋升研究员;202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23年至2023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进行访问研究;2023年担任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23年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退休,被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聘为特聘教授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永舫主要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以及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通过共轭支链来拓展聚合物共轭程度、从而拓宽其吸收光谱的分子设计思想;通过使用富电子的茚双加成提高了c60的lumo能级,使用茚双加成富勒烯衍生物(icba)新型受体光伏材料创造了基于p3ht光伏器件效率的新记录。此外,在吡咯电化学聚合反应机理和聚合反应动力学、导电聚吡咯的两种氧化掺杂结构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机理,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的溶液法制备及其在有机/无机杂化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李玉良院士(2023年当选)

李玉良,2023年10月出生于山东青岛,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玉良2023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基本有机合成专业;2023年11月—2023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23年12月—2023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23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玉良主要从事以无机化学为基础的交叉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和无机/有机杂化共价、非共价超分子体系;富勒烯化学;有机纳米结构和材料。主要是设计、合成具有光电活性的有机及有机高聚物材料、有机/无机聚集态结构材料、纳米及纳米结构材料以及共轭高聚物材料等。

林国强院士(2023年当选)

林国强,2023年3月7日出生于上海,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林国强2023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2023年—2023年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

林国强主要研究领域为具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结构与合成,不对称合成反应、生物催化反应和手性药物小分子的合成等。早期参与昆虫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研究,成功地用于家蚕生长调节和增丝;从事昆虫信息素的微量结构鉴定及合成,发现雌棉红铃虫在交配后释放抑制剂来阻止再次交配的现象;鉴定了大袋蛾、桑毛虫和桑尺蠖性信息素等新结构,并合成了多种手性信息素化合物;鉴定了五类透翅蛾的多元信息素体系,证实了松干蚧和库蚊产卵等信息素的手性识别现象;与兄弟单位合作开展对棉红铃虫、红铃虫等害虫的防治与监察。

刘买利院士(2023年当选)

刘买利,2023年12月出生于陕西蓝田,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

刘买利于202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2023年—2023年任西北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23年—2023年任西北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副教授;2023年获得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化学系博士学位;202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任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23年—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所长;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买利主要从事生物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化学研究。带领团队围绕生物核磁共振分析的基础性问题,建立了以w5命名的水/溶剂峰抑制方法,被主要厂商作为内置标准方法提供用户;依据“分离谱峰,不分离样品”的策略,建立了扩散—弛豫加权法,赋予核磁共振分离功能。他建立了较系统的生物nmr分析方法,丰富了生物nmr研究手段。所发展的nmr方法具体包括高效快速的水峰抑制方法(w5),简化复杂nmr谱图的谱编辑方法(扩散-弛豫加权谱),nmr灵敏度增强方法(q-dept+、q-pommie),快速多维nmr方法以及噪声抑制方法(gfft,nasr)等,为解决复杂生物样品nmr谱峰重叠、分子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研究困难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刘元方院士(2023年当选)

刘元方,2023年2月17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刘元方20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2023年—2023年历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讲师、副教授;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3年—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副主任;2023年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教授;2023年任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2023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蔡元培奖”。

刘元方主要研究加速器质谱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功能团化和标记,用于医学和毒理学研究。2023年,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5万转/分的浓集235u的雏型气体离心机;2023年,利用超铀元素重离子核反应首次直接制得251bk,解决了从几十种元素中快速分离纯bk的难题,重制了251bk的衰变纲图等;2023年至1988 年,刘元方瑞士国立 paul scherrer 研究所工作工作期间,刘元方与瑞士教授冯冈登(h.von gunten)合作完成了对碘129(放射性废物的一个关键核素)在地质层中迁移的全面综述和数据汇编评估。 [17]2023年以来,从事生物-加速器质谱学的研究,研究了尼古丁、mtbe、丙烯酰胺等分子的基因毒性;2023年以来,从事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

(未完待续)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简介(3)

接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简介 方维海院士 年当选 方维海,年月日出生于安徽定远,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方维海于年从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 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之后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年至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波恩大学理论化学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简介(1)

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这里我将分期进行介绍。今天是第一期,介绍名院士 以姓氏拼音为序 安立佳院士 年当选 安立佳,年月出生于吉林前郭,无党派,高分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安立佳长期从事高分子物理基础理论研究。他提出了 高分...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简介(10)

接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简介 王恩哥院士 年当选 王恩哥,年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k li理论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年王恩哥进入辽宁大学物理系就读,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