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流感有妙招 养好“正气”,抵御“外邪”

2023-11-30 07:35:46 字數 1285 閱讀 1341

秋冬季是一年中的流感高发季节。为加强流感预防,广东省中医药局从治未病养生保健出发,结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委托省中医治未病服务质控中心,组织专家编制了《广东省2023年秋冬季中医药治未病指引》。

专家组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针对不同体质人群给出不同流感预防方,以固护正气为主,充分发挥人体抵御能力,防治外邪侵入。

桑菊陈皮薄荷茶。

材料。桑叶5克,菊花4朵,陈皮5克,薄荷2克。

做法。热水冲泡后饮用;也可以选择水煮5-10分钟。供1人饮用,每天1次。

适宜人群。平和体质人群,因受秋冬气候影响,易感受风燥之邪,肺失宣降、上焦蕴热,导致口鼻干燥,时有咽喉不适、咳嗽痰少、**干燥、眼部干涩等症状。

注解。此茶饮脱胎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其中桑叶性寒、味甘,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解郁的功效。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作用。桑叶、菊花相须为用,在秋季防治风燥感冒中每每作为主药,功不可没,加之薄荷清热利咽,陈皮理气、健脾、化痰,共同起到健脾益肺、清解风燥之邪、预防感冒的作用。

阴虚体质调养方。

三参润肺汤。

材料。太子参、沙参各30克,玄参15克,水鸭半只,陈皮、生姜、花生油、食盐适量。

做法。把材料洗净,水鸭斩件焯水后,生姜起锅爆炒一下。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加入上述材料,慢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可供3-5人饮用,每周1-2次。

适宜人群。阴虚体质人群,在秋冬天气影响下,更易感觉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心烦不眠、大便偏干甚至颗粒样,或易生虚火,**长痒疹、痤疮,或体虚易感冒,但虚不受补。风寒所引起的咳嗽、咽喉不适与便溏者不宜。

注解。玄参又名元参,《本草备要》载:“(性)苦咸微寒,(能)益精明目,利咽喉,通二便。”因能补机体阴液而能治便秘、咽干口燥;太子参,能补气生津,药性平稳而适合病人长期服用;沙参,补肝肺之阴而去虚火。水鸭经生姜、油锅炒制,寒性大减。本汤方有效缓解咽干鼻燥、干咳无痰、便秘、**干燥等不适,通过补气养阴改善症状、增强体质。

气虚体质调养方。

五指毛桃红枣炖排骨。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玉竹30克,红枣6个(去核),排骨350克,生姜、食盐适量。

做法。排骨斩件,洗净焯水。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可供3人饮用,每周1-2次。

适宜人群。平素体质偏虚人群,易出现疲倦乏力、气短、汗多、怕风和易感冒,或有**干燥,或进补或食煎炸之品易上火。

注解。五指毛桃性微温、味甘,能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素有“南芪”之美誉。搭配补中益气、润心肺的玉竹,和中补血的红枣,温中的生姜,气血双补防外感。

文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粤杏林责编| 甘卓然。

中医治疗头痛有妙招!头痛感很快缓解!

左右痛。有时左右侧面痛还会牵扯到耳朵,原因大多是熬夜焦虑 身体局部感受到寒冷而发作,通常夜间点后会加重。中医给你支巧招 头侧面是我们两种经 三焦经 胆经 经过的地方,三焦经 经常堵塞的穴位是 翳风 消泺 四渎 胆经 经常堵塞的穴位是 肩井 足临泣 方法是一天按揉次,每个穴位按揉分钟。 前额痛。头痛起...

中医治肝有“妙招”,3大方子养回健康肝!

很多人都说自己肝不好,但是自己又说不上来怎么个不好,我们现在最常见的肝问题有个,对应了中医理念里的大证型。第一,肝郁气滞。肝郁气滞一般表现为在肝经通过的地方会出现胀痛,并且会有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沉闷,忧郁,易怒等情绪。还有的人会出现在肝经通过的地方会有一些小包块。这种情况其实我们用柴胡疏肝散来调理。...

预防秋燥有妙招 养生攻略请收好

眼下暑气渐消 秋意渐浓,昼夜温差拉大使得 干燥 感冒疲乏 关节疼痛等烦恼增多,市民应该如何防止秋燥,保持健康呢?一起来听听医生的建议。在区人民医院 科的传统 室里,不少患者正在排队等待 医生告诉记者,入秋以来物候干燥,昼热夜凉,前来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 腰背酸痛等患者有所增加,部分体质较差的老人 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