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 下院子的牲畜楼(上)

2023-11-01 22:38:40 字數 2440 閱讀 8126

在六七十年代,村子里崛起了一座座雄伟的双层土木结构的牲畜楼,每一座都高达十米。这些牲畜楼下层是用来圈养猪牛羊的温馨小窝,而楼上则堆满了金黄的稻草和晒干的红薯藤、花生豆类以及油菜等竿子。与我家相邻的下院子并排列着两座牲畜楼,它们北边与东边分别紧邻着两排旱厕——当地人称其为茅坑。

这些茅坑与如今的马桶有着天壤之别,它们踏板只用几块厚实的木板搭建而成,四周都是用小木板粗简地围起来的小世界。有些茅坑围板缝隙大,蹲下去,如果是冬天,背后或屁股总是凉飕飕的。倘若是夏夜,一边是羊轻快的叫声,一边是猪沉闷的吃食,这倒解了夜间过分安静生出的孤独和害怕。然而,蚊子之多,非亲历者实难想象。每到天黑,这牲畜楼的漆黑一片,那无尽的蚊虫仿佛永无止境,一波又一波地侵扰着这片宁静的夜色。

在这个深邃的黑夜中,那不见底的坑仿佛是蚊子的聚集地,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这些蚊子出奇地肥大,它们不只是在你的小鲜肉上留下痒痛,即使只是短暂地扫视它们,也会让你的肌肤起满鸡皮疙瘩。那蚊子轰鸣声如同鬼魅般凄厉,令人胆战心惊。

我的两只小手,那时往屁股上捋都来不及。你看,刚脱下没有裤带的“灯青尼”补丁裤,还没来得及蹲下去,一只凶猛的大蚊就飞过来跟我打招呼了,嗡嗡嗡嗡,在耳朵边絮叨不止,好像是它吃血前的一个祈祷。蚊子真要叮上你身了,反倒安静了,等到身上一阵奇痒,伸手一抹或者抬手一巴掌,手心已是黏糊糊的一滩血迹。

很快,那几只大蚊犹如恶狼般盯上了我的屁股,它们狡猾而凶猛,给我留下了微妙的感觉。我随手一捋,满手血渍,触目惊心。无需凑近鼻孔,我即可嗅到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仿佛在提醒我,它们的存在。尽管有些恶心,过程也有些艰难,但是当我看到手中被捋死的蚊子,保护了自己的屁股,却也给小时候的我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成就感。这些蚊子在我手中丧命,如同勇士在我掌中屈服,这让我感到自己在这场战斗中成为了一个不可战胜的英雄。

蚊子的季节,每次上厕所,我的两片小屁股,全是这种灰黑的小尸体。也可以说,一次上茅坑,毙蚊无数,战果辉煌。

乡下有一种花脚蚊子,好似前一种蚊子的升级版,喜欢躲在暗处,日光下难见它的身影。此蚊腿脚长,有斑马似的白斑花纹。花蚊的嘴极锋利,也比普通蚊子来得长。这种蚊子最是悄无声息,飞起来却速度惊人。它好像还很有一点小聪明,不像普通蚊子,叮咬前,必要嗡嗡嗡来一番吃血的宣言。它忽然降落下来,不知不觉就叮上你,起初你一点感觉都没有,等到某处一阵没命似的奇痒,立刻伸手去拍,它早就吸饱血,抖抖翅膀,不无得意地飞走了。

最恼火的是,这花脚蚊子还专往你的档里钻,专叮你的小**,叮你的**边,痒得你抓也不是,不抓更不是,总之难受极了。而花脚蚊子吃饱血,居然很难拍死它。我们那时真是恨死了这一匹狡猾的花蚊。

牲畜楼,那是一片滋生着无数生命的温床。然而,在这片看似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却掩藏着无法言说的污秽。那些蚊子,如同嗜血的幽灵,盘旋在牲畜楼的每个角落,等待着下手的时刻。

在这片小小的动物世界里,每一种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生命的顽强。那些肆意蔓延的臭虫、百脚、老鼠、家蛇,它们在黑暗中游荡,寻找着生存的机会。

然而,这个世界并非只有恐怖与黑暗。那些猪羊们,虽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但它们依然坚强地生活着。它们的皮毛如同厚实的盾牌,抵挡着蚊子的侵袭;它们的羊毛如同一道道浓密的屏障,隔绝着那些恶意的目光。

然而,即便是这样,主人依然心疼自家的牲口。他们知道,那些猪羊们虽然抵挡住了蚊子的侵袭,但它们依然在这片小小的动物世界里,经历着无尽的磨难。

我就亲眼看到父亲"双抢"回家,匆匆吃过夜饭(两大碗白米粥晚餐),来到牲畜楼照看牲口的场面。他先是取过一些晒干的艾草,堆在一块青幽幽的方砖上,成堆摆好,然后,利索地划燃火柴。艾草点燃后袅袅飘逸的浓烟,飘满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

一些蚊子曾被艾草的浓烟赶出过屋子,但那浓烟无法长久地维持效果。一旦浓烟消散,蚊子们便又卷土重来。这时,它们可能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对血液的渴望更甚于之前。面对这种情况,父亲只好去镇上买来蚊香那。种蚊香的颜色和形状很像一条长长的猪大肠。将大肠蚊香盘成一个圆圈,放在大方砖上,点燃后,一缕带着药味的驱蚊烟细腻而持久地飘散开来。

在轻柔的细烟环绕下,那些无辜的牲畜们终于可以安稳地进入梦乡了。就像受到一缕温柔的庇护,它们在夜晚的寂静中找到了安慰。那支蚊香,就像守护它们的神秘精灵,燃烧直至天明,守护着它们的安宁睡上一觉。

当蚊香化为灰烬,青砖上留下了一道黑色的印记,就像一幅神秘的图腾,引人深思。那圈印痕,像极了中学课本里九大行星的星象图,既充满神秘又富有美感。这是蚊香在夜晚的守护下留下的痕迹,是它默默付出的见证。

牲畜楼的茅坑里,读者就无须费心瞥出你们珍贵的一眼了。那是一个白色蛆虫的世界。蛆虫们漂浮在上面,缓缓蠕动着。蛆虫们的一生将消磨在这一只粪缸里。这个蛆虫的世界,因为在茅坑板下。若喜欢,请关注点个赞,进主页看下集。

作者/黄少)

end)

乡土散文 凉粉挑子(散文)

暑热那几天,突然记起童年时走在乡间的凉粉挑子。那个时候,乡间走村窜户售卖的挑子本来就少,一副凉粉挑子,几十年都没走出我的心田。凉粉,是用绿豆 碗豆或狗食豆做的。这些原料在乡间有的是。只不过不同豆子做出来的凉粉品相各有千秋。绿豆粉筋道呈莹莹的绿,一刀下去,像是切开一砣温润的玉 碗豆粉则呈乳白色,割一块...

乡土记忆散文 玩炮子的孩子

年代初期,每逢过年,炮子就成了农村孩子必不可少的玩意。炮子很便宜,一毛钱一百个,炮子很小很圆,还不如小纽扣大。男孩子喜欢炮子,一砸一个响。但炮子是危险品,经常引发着火事故。卖炮子的是一层一层放置的,一层约有一千多个,卖的时候需要剪开,一般以一百个为单位 村里的经销点都卖炮子,炮子虽然危险,但是热度高...

乡土散文 火坑

在南方,通常将烧柴火的坑称为 火塘 又叫 火坑 也有的地方称 火铺 火塘则是在房屋 或某个角落挖一个小坑,是在房内用土铺成的约平方米面积。以前,火塘裏立有三块石头,以备烧火煮饭之用。后来,都改用铁三脚架。燃料为木柴四周用砖石等材料砌成低矮的墙体,终年烟火缭绕,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而灶膛 柴灶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