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笔记80 丁元英论“不可思议”,多么“不可思议”?

2023-11-27 10:55:14 字數 3878 閱讀 4737

上辑聊到“耶路撒冷千年冲突不息的根本原因及‘自觉与觉他’的含义”,总之,牢记三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路径。

知道”未必“明白”,“明白”必然“知道”

唯有联系实践的理论,即被实践检验过的理论才有用-“用才有用”

好了,进入本期主题——*英论“不可思议”。

芮小丹又笑了,说:“居然有本该成为哪种人的人,那不就是天命嘛,不可思议。”

——这段有几层含义:

既然有“本该成为的一种人”,那就有“没成为本该成为的那种人的另一种人”。说白了:前者为客观、理性的结果,后者为主观、感性的结果。

客观、理性”主要看“条件”,即有什么“条件”,及“条件”适合做什么,就像博尔特适合跑、菲尔普斯适合游泳、刘翔适合跨栏,若将他们颠倒一下,那么或许他们也会成为优秀者,但却难以“登峰造极”

主观、感性”则主要看“偏好”,即“任性”,但“任性的前提未必是有钱”

客观、理性”会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即向着既定目标日拱一卒、不断努力。

主观、感性”则更偏“随波逐流”,即“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是哪”

**英说:“你那也不叫不可思议,叫不懂。”芮小丹一愣,迟疑了片刻说:“是不懂,那你说什么是不可思议?”

*英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拿出打火机在手里不经意地摆弄着,突然抛向芮小丹,芮小丹猝不及防,疾手将打火机接住。芮小丹拿着打火机,问:“什么意思?”

*英反问:“接打火机的时候,你思了吗?议了吗?”芮小丹答道:“没有,也来不及思议,本能。”

——“不可思议”即应激性反应,用俗话讲即“下意识的反应”,说白了即“底层人性”。就像“某些穴位”,点一下就会有相应反应,都是难以自制的。用西方学术词语叫“潜意识”,用国学术语即“知行合一”。

**英说:“这说明你在接打火机的这一道上已经涅盘了,不思不议了。不可思议一词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汉字已然博大精深,而“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则更加“无比精妙”,比如“不可思议”:

不可”-即容不得、不能,说白了即:你做了什么与结果无关,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思议”-即主观认知、理解、判断,就像一直所讲: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定义的世界”,即“主观的世界、思议的世界”。其实仔细想想-“客观、理性”难道不也是一种“主观定义”?只不过以之作为“规律”的代名词罢了。那么“规律”是什么?难道不还是“主观定义”?

所以“不可思议”即“无论思议不思议都与结果无关,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即“真理”,所谓“真理”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恒久不变的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芮小丹点点头:“原来是这个意思。”随后又质疑地问:“那你也不能说,谁本该成为哪种人也是规律吧?”*英解释说:“不是说谁本该成为哪种人是规律,而是说谁本该成为哪种人是条件的可能,因果不虚,因果是规、是律,不可思议。”

——此部分前已解析,借此延伸一点-若看过《从优秀到卓越》的朋友应记得作者的相关定义(大体):优秀是努力的结果;而卓越是天赋+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作者曾举了一个例子使我印象深刻,他是这样讲的:

好比一名天资普通但却无比勤奋的学生,在大学以前勤奋可以使ta取得优异成绩并考上顶级大学,但当到了顶级大学却发现-同学全都是万里挑一的天才,无论ta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望其项背,故而此时努力只能使ta驻留于“优秀”,却无法达到“卓越”之境。

所以想想“丁俊晖、郎朗”等天才成长经历,若不是他们的父母发现其天赋并敢于“孤注一掷”,那么他们当下又会如何?仔细想想,挺有意思。

芮小丹在街头的一家摊铺停下,买了两块名叫“贝克拉夫”的点心,在给**英分一块的时候忽然问道:“如果现在真有一颗炸弹在这儿**,那会怎么样?”*英说:“可能就死了。”芮小丹说:“说的就是死了,死了那会怎么样?”*英说:“那就不存在怎么样了。”芮小丹说:“不,仍然存在,那时爱就永恒了。”*英问:“那你是该祈祷有炸弹还是该祈祷没炸弹?”芮小丹一笑说:“存在和永恒我都能接受,有没有又有什么分别?”*英也笑了,说:“这见解了不得,直指心性,快得道了。”

——这部分极富哲理:

存在”即物质、物理方面的存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而“永恒”即精神方面的存在,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存在”意味着不断变化的可能,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因为“条件”不断在发生变化;而“永恒”则代表着永远不变。

存在”即“思议”,“永恒”即“不可思议”

存在”未必“永恒”,而“永恒”必然“存在”

存在和永恒”即代表着“变与不变”,“存在和永恒我都能接受”即“变与不变”都能接受,即一切都能接受,即接受一切。

故而**英所言的“这见解了不得,直指心性,快得道了”即指出“能够接受一切即可直指心性、临近得道”。

哭墙的石缝里塞了许多朝圣者写着祈祷词的纸条,据说只要把祈祷词留在哭墙里祈祷就会灵验。芮小丹拿出记事本和钢笔也写了一句祈祷词,把那页纸撕下来叠好塞进石缝里。那页纸上写的是:亲爱的,上帝赐予你快乐!她学着别人的样子祈祷,对着哭墙念念有词:亲爱的,上帝赐予你快乐!亲爱的,上帝赐予你快乐!亲爱的……

——芮小丹的祈祷一语双关:

芮小丹的愿望是“**英能够快乐”,这代表着“**英当下并不快乐”。他为何不快乐?因为还有“无法接受的存在”,还有“极为固执的执念”

芮小丹的愿望不是自己,而是爱人,这既是一种“利他”,更是一种“利己”。因为真正相爱之人的快乐与幸福源自彼此:爱人快乐、自己也快乐;而爱人的快乐其实源自“自己过得好”。此即《道德经》所提到的: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爱其身而身存,是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可芮小丹却或许忽略了“**英不够快乐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担心芮小丹的安全”,所以后续她想要转行或许也有此方面因素考虑。故而“利他即利己,利己亦利他”。

回到广场,**英仍以哭墙为背景给她照了几张相,然后说:“祈祷是这儿的人生活的一部分,你说他们在祈祷什么?”芮小丹说了两个字:“和平。”*英问:“如果你是上帝,面对耶路撒冷你会怎么样?”这次芮小丹只说了一个字:“哭!”

——“哭”意味着“无能为力”,意味着“救不了”,既然“这事连上帝都无能为力”,那么还存在“救世主”吗?答案可想而知。

好了,这期就到这吧。下期主题预告:

欢迎持续关注,期待交流共进。

《天道》笔记37 丁元英为何会让韩楚风准备10万“敲门费”?

上辑聊到 英是如何将 变成提款机的 或许由于转入 论道 主题,这一部分的所有对话似乎都开始充满 禅意 起来,有些 意味深长 不易理解但核心永远在 内 不在 外 该 懂 之时即便只是见人 拈花 也能 开悟 时候未到即便 他人掰碎嚼烂送到嘴里 依然无用。与芮小丹分别之后,英正式踏上了 五台山问道 之旅,...

《天道》笔记44 丁元英之《悟》与智玄大师的真“悟”

上辑聊到 韩楚风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层看法以及 英对于现实佛教问题的思考 正所谓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韩楚风之所以能与 英成为知己之交,不仅因为二人段位相似,更因为在底层观点方面基本一致,只不过 英 犀利与直白 而韩楚风则更为 圆融 罢了。作为 凡人中的人杰 二人都能一针见血的看到问题及其深层根源,但一...

《天道》笔记47 丁元英对冯世杰“最为严肃与严厉的一次警告”

上辑讲到 芮小丹的 买车 以及欧阳雪反馈 她所听到反馈的刘冰的问题 其间突发奇想的延伸了一下 白嫖 话题,但结果挺有意思 该篇推荐量及阅读率竟创了近期新高,但互动率却创了 新低 但细想并不意外,因为 头条本就是 白嫖平台的鼻祖 甚至它不仅让你白嫖,还 倒贴钱 鼓励你白嫖。但其实在这些 白嫖 的表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