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句《道德经》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2023-11-27 15:50:05 字數 1320 閱讀 2745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知者和博者的区别是什么?

知”字左边一个表示弓箭的矢字,右边一个口字,表示谈论拉弓射箭的技巧。在远古时代,打猎和作战是成年人的重要工作,而这两项工作都离不开拉弓射箭。所以知字最初的涵义就是谈论和传授打猎、作战的经验,也就是交流生存的基本常识和重要技能、经验。知者就是拥有丰富的经验,懂得其中的窍门,有更强生存能力的人。当然,这些人也会被认为是精明智巧的。因为他们能找出各种漏洞并加以利用。除了本句,在《道德经》中还有两次出现“知者”。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在这里,知者与愚者相对,善于精明算计的智叟一事无成,而看似一根筋的愚公却做成了伟大的事业。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在管理的时候,懂管理的人自己不发言,而是引导大家发言;不懂管理的人,却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人。

博”字的本义是“大”,又引申为“广、多、丰富”的意思。博者就是学识、见闻、知识特别丰富的人。先秦时代,就有了称为“博士”的官职,负责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古今历史,以备顾问。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汉武帝时期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到了唐代,除了沿袭汉朝博士,还设置了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均为教授官。后世博士的专业更加细分,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精通医术的人为术医博士、医药博士;精通天文、星历、卜筮之术的人为天文博士、漏刻博士、历博士、太卜博士等。可以看出,博士的主要工作是知识的传承,并随着知识的细分而逐渐细化为通晓某一分支知识的人。在《道德经》的时代,博士还没有分化,而是通晓书籍文典、古今历史的人,

知者和博者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是领悟了规律的人。区别是,知者的领悟主要**于实践,所以善于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也善于利用治理中的漏洞。他们不关心系统的完善,只关心个体的生存。他们被欲望驱动,是个体竞争的胜利者。博者的领悟主要来自于文字,也就是他人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他们本人的工作也是构建共同的知识体系,把人类领悟的道理传承下去。相对于个体生存,他们更关心社会治理体系的建立,是统治者的智囊团。社会治理体系就是在知者和博者的博弈中逐渐完善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真懂的人做不到广博,广博的人做不到在一个领域深耕。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和系统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逐句解读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每天一句《道德经》清静 为天下正。

每天一句《道德经》天下有道 却走马以粪。

每天一句《道德经》知足之足 常足矣。

每天一句《道德经》知不知 尚矣 不知知 病也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出自 道德经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 尚的本义是高,古时与上下的上通用。所以尚的本义是最高境界。知不知,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为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也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第二种解释,知道,却以为自己不知道。应该采取哪个解释为好呢?需要对照下一...

每天一句《道德经》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出自 道德经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就变得僵硬。人死后经过一段时间,通常是死后分钟至个小时开始,肌肉逐渐收缩变得强硬僵直,使各关节固定。头颈四肢都...

每天一句《道德经》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出自 道德经 第七十三章。勇和敢都有有勇气,有胆量的意思。但勇更偏重于勇气,敢更偏重于胆量。勇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下面是力,代表力量。说文解字 有云 勇,气也。气就是贯穿于天地之间和人体内的能量,代表力量。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