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下一首神诗,水平低只能读出12字,高手却能读出28字!

2023-12-02 10:25:06 字數 2086 閱讀 3308

苏轼,这位诗坛巨匠,确实有资格被封为“诗神”。

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那些把人生抒情得淋漓尽致的词句,还在于他那种敢爱敢恨的豪放诗风,以及那些不经意间吐露的神来之笔,总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内心。

想象一下,在悠闲的时光里,苏轼随口吟出“又得浮生一日凉”的句子,多么享受生活的洒脱!

在对人生有所领悟的时刻,他轻轻地写下“人间有味是清欢”,多么深刻地概括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而在遭遇挫折时,他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自己的忧伤与无奈。

现在,让我们来**一下苏轼的一首独树一帜的神作。

这首诗只有12个字,表面上看似普通,但对于那些能领会其深意的人来说,却能展开成一首28字的绝妙之作。

相传当辽国使者自夸诗歌造诣时,苏轼便将这首诗展示给他,结果使者啞口无言,羞愧而归。

这首诗名为《晚眺》,原文如下:

亭景画,老拖筇(qióng)。

首云暮,江蘸峰。

初看上去,这首诗的字句似乎有些生硬不通。

不过,仔细观察这12个字,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歪斜,有的粗细不一,似乎隐藏着某种秘密。

是的,苏轼的“神”之所在,正是这一幅画中。

首先,“亭”与“景”字形成鲜明对比,一个长一个短,这隐含着“长亭短景”的意味。

而“画”字在苏轼笔下变得奇特,似乎是在说“无士画”,进一步延伸为“无人画”。

老”字异常醒目,它是全诗中最大最粗的字,意味着“老大”;而“拖”字的横写,则象征着“横拖”。

筇是一种特殊的竹子,它的上半部分细而下半部分粗,象征着“瘦竹筇”。

竹子本身象征着坚韧不屈的气节,而“瘦竹”则意味着即使身体消瘦,也不失其节。

首”字的反写和“云”字的分写,联合起来变成了“回首断云”;而“暮”字的“日”部分倾泻下来,形成了“斜日暮”。

诗中的“江”水弯弯绕绕,“蘸”字倒立,意为“曲江倒蘸”;而“峰”字的“山”部分侧倾,因此是“侧山峰”。

将这些解释连贯起来,整首诗就变成了: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这是一首描绘孤独与凄凉的绝美风景诗。通过这短短几字,苏轼就勾勒出一幅图画:一个衰老的人,依靠着竹拐,沐浴在斜阳之中,眺望着远方,沉浸在那断云日暮、曲江映峰的壮丽景色中。

如果辽使的故事是真的,那么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就更加深厚了。

苏轼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大宋的深爱,不仅让辽使读不懂,还体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这种表现手法极其巧妙,人物塑造手法独特,使这首诗成为一生难忘的杰作。

实际上,这种诗歌体裁称为神智体,是一种源于文字游戏的杂体诗,也被称为“谜象诗”。

它通过文字的意境来描绘图画,通过字形的变化来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人自己领悟其中的意义。

这种以形象表达意义的写作方式,在汉字文学中极为直观。而开创这种神智体诗的,正是苏轼本人。

现在,又有一幅神智体诗的画面摆在你面前,你能否解读出其中的意蕴呢?如上图。

苏轼的“诗神”之称,正是在于这种创造力。

他总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诗意惊喜,创造出无限的灵感,正如他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景色永无穷尽,东坡的灵感也永远不会枯竭。

苏轼笔下的冬日诗词,写尽人情冷暖

随着秋天的脚步渐行渐远,冬季的气息也越发浓厚。树木凋零,一片萧瑟,寒冬的感觉也越发深了。窗外北风呼啸,像是在诉说着冬天的到来。这刺骨的寒风,吹得人心境也变得清冷。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突然,仿佛瞬间从初秋穿越到了冬天,身体尚未能适应这寒冷的气候。在这样的季节,沏一杯热茶,晒一晒太阳,读一读苏轼笔下的...

苏轼诗疗愈 六首通透之作,驱散精神内耗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轼无疑是其中翘楚。他的诗词才华横溢,人格魅力独具,影响着无数后人。他的诗词,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婉约柔情的细腻。其中,有六首诗词,更是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本文将围绕这六首诗词,分析苏轼的通透智慧,以及如何运用他的诗词来疗愈心灵。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精神内耗。精神内耗,是指内...

苏轼《观潮》解读 一首一再被误解的诗,知音难觅啊

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烟雨。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对 观潮 的解读,然而谬误太多。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种 观潮 解读其一 当苏轼没有看到 庐山烟雨浙江潮 时,心中极其渴望相见,千般遗恨久久不能消除。但是当他看到了时,觉得 庐山烟雨浙江潮 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