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歷史(七) 董卓 曹操

2023-07-28 20:00:37 字數 3633 閱讀 8076

西漢時期的軍事勁敵是匈奴,東漢時期也要打匈奴,但是匈奴整體呈沒落狀,已是吊打模式。歷史進入東漢後,主要工作是內部維穩,尤其是對付西部羌族勢力。彼時疆域上羌族已經屬於大漢王朝,只是內心還有那麼一絲倔強,不願臣服,先後爆發過三次大規模的起義,這三次羌族起義持續六十餘年,客觀上加速了東漢王朝的滅亡。

羌族在今天青海、甘肅一帶。當時採取什麼管理策略是攆雞模式。你在青海不老實是吧?我要求你必須舉家搬遷到甘肅,哪個區域不老實,要求哪個區域整體搬遷,遷到漢族居住區,與漢民雜居生活。同時又在今青海西寧、樂都一帶建立屯田區,長期駐軍屯墾,切斷羌族群體漢居區與**區的聯絡,讓他們搞不起大串聯,類似森林火災時主動砍伐以建隔離帶。

鄭吉當年迎降匈奴日逐王時,帶著一萬多人馬歸降大漢王朝。那大漢又如何處理這些匈奴呢?就是把他們融入高濃度的漢族生活區。當時漢宣帝封日逐王為歸德侯,留居長安。對付羌族也是如此,第一步是先攆到甘肅區域,你若是還不老實?則會繼續往關中攆,甚至攆至長安。後面會講到五胡亂華,整個黃河流域成了胡人的天下,可最終結果呢?我們反過頭來把他們給漢化了,你就知道漢族文化有多強的滲透力。

東漢末年,董卓能發展起來,就是借助的羌族叛亂風。董卓是這個區域比較有名的鄉紳,德高望重。大漢朝廷覺得,應該在羌族區尋找有威望、有實力的**人,選來選去就選到了董卓。一次次鎮壓羌族叛亂的結果就是,董卓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道理很簡單,羌族叛亂規模越大,東漢**給董卓的支援力度就越大,否則鎮壓不了,最終把董卓養成了一方霸主。霸到什麼程度?甚至敢覬覦大漢江山。

董卓是何進請來的。當時朝廷內部鬥爭激烈,外戚與宦官奪權。何進是外戚,皇后的親哥,經過一系列的操作基本獨攬大權了,但是被宦官們視為眼中釘,彼此都想清除對方。袁紹建議何進把董卓喊進來,利用董卓驍勇善戰的西北軍把宦官集團一窩端。這就如同村里選舉,一方喊來***助陣,董卓扮演的就是這麼個角色!沒想到,董卓一進京,沒人能拿捏得了他,鳩佔鵲巢了。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到西晉時期,司馬家族內亂,兄弟爺們之間打仗,打不過就喊外族盟友來助陣,結果導致胡人霸佔中原,後面的唐朝安史之亂也喊過外族盟友來助陣,而且是官方喊的。

董卓進京前,何進腦袋就搬家了!宦官集團一聽,你要調集集團軍來滅我們?那我們先把你滅了,董卓還沒到,就設計把何進殺了。袁紹、曹操一聽,啥?老大腦袋被人砍了?於是帶兵把宦官集團給滅了。最初何進應該聽曹操的,曹操反對召董卓進京,覺得就是殺幾個太監而已,咱自己就辦了,何必用牛刀?

當時曹操跟袁紹都還是何進的小跟班,而且他跟袁紹也沒法比,袁家那可是四世三公,大貴族。而曹操呢,雖然也算貴族出身,但有汙點,就像郭德綱調侃于謙是宦官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宦官曹騰的養子。這個時期的曹操只是初露鋒芒,舞台上唱戲的主角還是何進、董卓、王允。

三國時期的歷史,為什麼如此精彩?

取決於兩點:第。

一、有文學作品加持,《三國演義》結構巨集偉,寫了大量精彩的戰爭場面,既有情節也有韜略,把整個三國時期的人物全部推成了網紅,至今人人耳熟能詳。其實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精彩,但不是每個朝代都有幸被創作成《三國演義》類的傳世大片;第。

二、三國時期是群雄逐鹿模式,不是乙個勢力推翻另外乙個勢力,而是主角隕落了,幾大配角爭相上位。群雄逐鹿就是你射死了鹿也未必能拿走鹿,整個局勢是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的,讓人應接不暇。最初是何進占領先機,請董卓入京,結果引狼入室,董卓據有優勢後,然後王允殺董卓,王允獨占鰲頭不到乙個月,機會又落到了袁紹與袁術兄弟倆身上。

袁紹袁術兄弟倆,在《三國演義》裡總感覺蠢蠢的。

那是錯覺。若不是因為內訌,大漢江山就姓袁了!東漢末年,他倆分別在一南一北稱霸,遙相呼應,大有一統天下的勢頭,當時的貴族門閥也希望袁家來實現改朝換代。事實上呢,和大家期望的剛好相反,袁氏兄弟倆是同父異母,娘的身份不同,一直以來彼此瞧不上,甚至想弄死對方。袁術與袁紹的死對頭公孫瓚結盟,袁紹則聯合袁術的強敵劉表,兄弟倆成天窩裡鬥。後來的風雲人物曹操、劉備當時都還是打醬油狀態。所以說,歷史具有很強的戲劇性、偶然性。

出現群雄爭霸的根源就是帝王基因逐步弱勢了,壓不住冉冉公升起的強勢基因了。所有的內訌都是因為老大不行。

董卓絕對是人才。他的形象取決於後人的書寫,可以把他理解為王莽的翻版,成王敗寇。文人是很有骨氣的,大學問家蔡邕在董卓死後都表示過嘆息、緬懷,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董卓應該是乙個很有魄力、很有家國情懷的人,至於說鳩佔鵲巢,之前也講過,誰遇到權力不迷糊?

王允為什麼要殺蔡邕?

蔡邕是個文學家、史學家,當時是有計畫以一己之力重寫中華史,王允想了想,那這個人不能留,還不知道他把我寫成什麼樣子。於是,給咔嚓了。王允其實比董卓更加心狠手辣,王允拒絕了董卓部下的投降,還有就是殺了蔡邕,因而失了民心,掌權不到乙個月,**了。

可以說蔡邕是乙個有司馬遷史學抱負的張衡,只是把張衡的發明創造替換為書法+**前面我們提到了多個開山鼻祖,那麼蔡邕可以理解為書法界的祖師爺,他還是東漢時期的大**家。

大部分人對整個三國時期出現的人物,都不陌生,因為我們玩的網路遊戲主要是三國題材的,每個人物都會頻繁地出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技能。

三國系列是整個遊戲時代最大的ip,尤其是呂布、貂蟬這對cp。

在遊戲裡,呂布屬於戰神級別,絕對的王者。不是有個笑話嘛,關羽說,呂布你站起來,呂布問為什麼,關羽說你先站起來。呂布站起來後,關羽傲慢地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帶兵打仗,考驗的不是將軍的單挑能力,而是指揮能力,最終拼的就是腦子。一直都覺得呂布是個有勇無謀的悲劇人物,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沒腦子,他誅殺董卓等一系列操作給自己帶來的江湖評價就是:為人反覆,不值得信任和結盟。說起有沒有腦子,若是有興趣,可以把曹操當謀略天才去認識,然後去重新看新版的《三國演義》,你會發現,曹操的每一次出場都很**。

翻拍四大名著,每一次肯定都是罵聲一片,新《西遊記》有人看嗎?投資人、導演知道這個局面嗎?知道。那為什麼還會拍?就是他們堅信,終究有後來人懂他們。為什麼大家迷戀老版的《西遊記》?就是被先入為主了,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符合小朋友的胃口,深入每一代娃的心,但是從原著角度講,新版的才是經典,更能經受起時間的考驗。新三國相比老三國,最大的變化,就是對曹操的刻畫,從奸賊到中立,更客觀了。

曹操很欣賞蔡邕,也可以理解為崇拜,畢竟蔡邕在當時差不多相當於莫言+啟功+譚盾。

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在今天很有名,遊戲功不可沒,還有就是有些歷史書把她歸類成了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但是,在當時她的名氣並不大,而且蹭的是她爹蔡邕的人氣。她被匈奴搶走後,在那邊結婚生子,生活了12年,已經被時代給遺忘了。曹操掌權後,越想越不是個事,於是就花重金把她贖回來了,也就是那個典故,文姬歸漢。今天呢?正好相反,很多人對蔡邕很陌生,反而對蔡文姬很熟悉。

若是三國人物讓你選,你選跟著誰?

若你的確是個人才,而且出頭很早,就應該先跟著董卓,後跟著袁紹,再跟著曹操,再跟著司馬懿,是這麼乙個路線。人才都是跳來跳去的,很少有從一而終的。三國時期那些謀士,都是跳槽專家,看看賈詡,最先是董卓的人,又跟過李傕、郭汜、段煨、張繡……

古代不講忠誠度嗎?

不管什麼年代,人才跳槽都屬常規操作。觀察一下阿里巴巴、騰訊、的高管變動,你就會發現,這些人也是跳來跳去的,就是我跟你是競爭對手,但是我跟你手下的人沒有仇恨,是人才,我就想拿來用。

忠誠也是相對的,都是打工人,忠於自己的職責就好。不站隊,做乙個中性的良才,那麼不管誰上台,都喜歡用你,因為欣賞你的才華。這也是為什麼朝代更迭了,貴族還是貴族。就是因為他們普遍是人才,他們需要皇權庇護,皇權也需要他們支援。

曹操為什麼沒稱帝?

他死的有些早,再給他20年,他可能就一統江湖了。當時雖然叫三足鼎立,其實是曹操一家獨大,孫權與劉備沒有任何叫板的實力,別光看地圖覺得的確是三分天下,其實當時整個中華文明就是黃河流域,全在曹操的掌握之中。再者,曹操是摸著王莽過河的,有王莽的前車之鑑,曹操稱帝一定會給自己預留足夠長的緩衝時期。曹丕若是能活到曹操的年齡,也一統江湖了,無奈太短命!司馬懿家族為什麼能一統江湖?是因為他們站在了曹家肩膀之上。

趣說歷史(六) 貴族張衡

我們總說農民是看天吃飯,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是看命吃飯,就是看你攤上了什麼年代什麼命。遇到兵荒馬亂年代,你會不會被抓壯丁丟了命?趕上大旱大澇年代,你會不會餓死?另外還有高賦稅 瘟疫呢,聽起來都很遙遠吧?但是你看古今中外歷史,每隔幾十年就來這麼一波,要麼天災,要麼人禍。農民玩的是生存闖關遊戲...

趣說歷史(十三)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誰更穩定?單從疆域變化而言,南朝相對穩定一些。南朝的統治者和基本盤是漢人,有著絕對的掌控力,疆域內即便有異族也泛不起浪花。而北朝是群狼搶肉。起初前秦統一了北方,在狼王苻堅的領導下,眾狼有過短暫的蜜月期。苻堅是氐族人,他一死,整個北方立刻裂變成了兩大版塊 關中一帶被羌族人占領稱為...

趣說歷史(十一)舊時王謝堂前燕

東晉時期,誰是第一家族?琅琊王氏,王羲之家族。這個家族生命力非常旺盛,從東晉到晚清,總共出了九十多位宰相,六百多位名士。王氏家族是琅琊這片土地上的大財閥。司馬昭媳婦王元姬,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親媽,就是琅琊王氏女。琅琊王氏地位之顯赫,從他們與皇族通婚就能看出來。當時西晉實行分封制,被封為琅琊王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