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1 3白話雜說 拋磚引玉

2023-09-14 15:19:08 字數 1857 閱讀 2503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提出的「無」和「有」是極富深意的概念,這也是他的核心思想之一。由於古書中並無標點,因此對於這句話的句讀存在兩種解讀。一種是王弼的詮釋,他認為「有」、「無」是副詞,「名」是名詞;而另一種則是王安石在《老子注》中的解讀,他主張「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中,「無」被視作名詞,「名」則作為動詞。這兩種句讀都有其自身的合理之處。

這句話所要表達的觀念是宇宙在初始階段沒有任何物質存在,這一階段也被視作天地的起點。宇宙在早期呈現出一種混沌狀態,這種混沌被老子描述為「有」,「有」逐漸演化並產生了各種物質與現象。因此,「無」可以被視為道的本體,而「有」則是道的作用與表現。

在《周易》中,由「有」所衍生出的各種事物被歸納為「三才」,也就是天、人、地。人類生活在天地之間,頭頂著天空,腳踏著大地。人類因具備智慧型與靈性,故能夠借鑑天地之間的自然法則,取法天文、地象等方面的知識,進而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如同天地依賴陽光、雨露以及山川江河孕育萬物,人類也依靠文明的力量教化眾生。

然而,人們常常會忘記與天地自然之間的這種親密關係。看看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它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在古代傳說中,有乙個關於女媧補天的故事。故事中,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交戰,共工戰敗後憤怒地撞向不周山,導致天地傾斜,女媧便煉五彩石補天。如今,我們的生活方式違背了自然規律,工業文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比共工撞山更甚。然而,現在已沒有女媧的存在,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個藍天的大洞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人類的慾望,不要無休止地向自然索取。如果我們繼續摧毀地球,自然也會對人類進行懲罰。

在《老子》中,「無」被視為天地的起點,「有」則是萬物的根源。在《周易》中,乾卦代表天和父,坤卦代表地和母。如同大地孕育子女一樣,母親也是無私、無怨地為子女付出。在**教中,最接近上帝在人間的代表是誰呢?那就是母親。母親永遠是安安靜靜地為子女付出,自己寧可吃最壞的,穿最差的,也要讓子女過得好。由此可見,「有」作為萬物之母的品格。

對於王弼的註解,他認為「凡有皆始於無」,因此無形、無名的時期是萬物之始。在萬物尚未形成具體形狀和名稱時,它們是處於一種混沌狀態的「無」。然而,一旦它們開始呈現出具體的形態和名稱,便開始了生長、發育、凋零、成熟的過程,「有」成為了它們的母親。

老子的「無中生有」思想與佛家的「緣起性空」思想有些相似。在佛教中,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或自性。因此,任何事物都不能被視為自身具有本質或存在,而是需要通過各種條件和因素的變化和發展來形成和變化。這種思想可以解釋為什麼世界上的萬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地生成、發展和消亡。

老子也認為世界的本性是空的,因為各種緣才產生了萬事萬物,但即使緣起了,萬事萬物的本性依然還是空的。這個道理與佛教中的「緣起性空」類似,只是老子並沒有深入**事物的本質和本體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佛教中所講的「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說因緣生的沒有乙個有自性,也就是「諸法不能自生,亦不能他生」。雖然事物本身沒有固定的本質或存在,但在現象上它們會表現出一定的形態和特徵,這些形態和特徵也是因緣和合的結果。

#百家新收益#

《道德經》第一章甲 上德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道德經第一章,首先來看第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解析 這句話有六個德,有兩個含義,第一是道定義的德 第二是人定義的德,我們簡稱為道德和人德。什麼區別?道德是道的樣子,而道是不可知的,所以道德也無法定義,需要每個個體去領悟。人德是有標準的,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

道德經詞彙版 雙向思維 第一章

原文作者 老子 李耳 翻版解釋 ou 無 極 no 第一段。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詞彙解釋 用說話來表示道,也是一種道,但說的 話 他不是一成不變,相反一直在變。天下沒有永存的事物,更沒有永存的道理。道的原理就是 變 分則一動一靜,你上我下,合則動靜互一,萬化歸 零 邏輯體系 人類阿拉伯數字,從零開...

第一章 劍客李小刀

曾經在乙個遙遠的古代,有乙個武俠人物,他的名字叫李小刀。雖然他現在已經成為了一位英勇無畏的劍客,但是他的小時候可是一段充滿了趣事和冒險的時光。李小刀出生在乙個武林世家,他的父親是一位武功高強的劍客,母親則是一位出色的武術家。從小,他就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武術練習,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玩耍。記得有一次,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