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週刊丨如何讓基層治理變「智」理

2023-10-17 21:58:15 字數 3029 閱讀 1279

為基層治理增「數」增「智」

曹堂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位化浪潮席捲全球,數位技術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著國家治理模式。今年2月,中共**、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要推進數位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鄉村治理協同推進機制,推進社會治理數位化。數字時代,如何為基層治理增「數」增「智」,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

基層數位化治理水平不斷提公升。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數位技術對社會治理的影響,不斷加強相關領域的頂層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23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以數位化轉型整體驅動治理方式變革。2023年底頒發的《「十四五」國家資訊化規劃》將「構築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社會治理體系」作為重大任務和重點工程,要求「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為『中國之治』引入新正規化、創造新工具、構建新模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公升基於資料的國家治理效能,提公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公升社會治理效能」「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健全城鄉社群治理體系」。今年2月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提出要「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

在政策的有力支援下,我國基層數位化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日益提高,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是基層數位化社會治理的規劃、標準和政策體系日益完備。全國各地搶抓數字機遇,各級**、各部門紛紛結合實際制定智慧城市、智慧社群建設的發展規劃、行動方案和政策措施,數位技術標準、管理規範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基礎規範標準、建設指南標準、系統建設標準、典型應用標準、績效評價標準等各層級標準體系不斷健全,引領數字社會治理不斷深化。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先後印發了《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浙江省數字經濟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檔案,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資料價值化、治理數位化、數字普惠化,大力開展標準化提公升行動,以標準化推動數字治理提速增效。

二是基層資料資源整合共享取得成效。在城市管理、**服務、疾病防控、財政預算等領域依託國家資料共享交換體系,各地陸續建立起省、市、縣、鄉鎮(街道)四級共享交換機制,推動了基層**與垂直部門的資料共享融合,提高了行業風險預警和管理決策水平。比如,安徽省財政廳聯合省經濟和資訊化廳、省資料資源局等多部門,創新運用工業網際網絡思維,以「皖企通」為鏈結,將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財政涉企預警比對系統與省直部門、各市的20多套專案申報系統的資料通道打通,實現資料資源互聯互通,為最終實現全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免申即享」平台奠定了基礎。

三是基層智慧型化應用能力日益提公升。數字社會治理的系統整合程度日益提公升,逐漸實現公安、城市管理、衛生健康、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部門業務系統和網格員、**影象、移動終端等資訊資源轄區「一張網」「一張圖」,基層治理的感知、干預、調配等綜合能力日益增強。比如,浙江寧波市「江廈智治」基層智慧治理平台,構建了『大資料+大腳板』基層治理新樣本,資料底座依託寧波城市大腦的資料庫,通過全面利用省、市、區跨層級共享資料,以及基層社工採集回流的資料,使基層資料從「紙上」搬到「掌上」,解決了日常工作中資料**量大麵廣、系統交織重疊且存在一定滯後性的問題,全面提公升了工作質效。

四是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進一步提公升。數字公共服務為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新路徑,智慧教育基礎設施、網際網絡醫療、數位化公共就業服務、智慧養老托育等數字公共服務提高了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和公平性,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數字社會治理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當前,數字社會治理場景幾乎應用到社會治理的各主體、各行業、各領域、各層級。在鄉村,數字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在城市,數字生活智慧型化,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數字消費業態、面向未來的智慧型化沉浸式服務體驗等不斷取得新成果。

抓重點、補短板,為基層治理增智慧。

雖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在不斷深化數位化社會治理的實踐中,我們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與提公升空間——

一是技術應用還不夠前沿,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場景不多;二是智慧型化決策支撐還不夠,決策部門運用大資料分析結果輔助科學決策的自覺性不強,社會治理智慧型化水平有待提公升;三是事前預警能力還需提公升,社會治理預警機制不夠健全,及時準確感知群眾需求和社會治理態勢的資訊收集能力和模型化分析能力還不充分,政策措施社會風險研判不夠專業、細緻,社會風險防範和應對能力有待加強;四是跨域協同治理能力還不足,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資料共享共治能力還有待提高,資料「煙囪」、資訊「孤島」等問題依然存在。

進一步提公升數位化治理水平,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還需要抓重點、補短板,在以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拓展前沿技術應用。推進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5g通訊、物聯網等新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創新應用,推出一批應用場景。不斷完善分行業分領域數位化社會治理標準體系,以標準化促進治理規範化,加快推廣速度,提高治理效能。在國家智慧教育、數字健康、數字鄉村、數字生活智慧型化、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數字消費業態、面向未來的智慧型化沉浸式服務體驗等方面不斷應用新技術、實現新突破。

二是推動實現資料共享。加強數字社會治理的頂層規劃和統籌,完善社會治理大資料平台,消除資料壁壘,建立常態化管理和資訊共享機制,提高資料共享率、更新率和開放性,真正實現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三是加強數位化、智慧型化決策支撐。在資料整合的基礎上,分行業、分領域建立和健全社會治理大資料輔助決策機制,加強資料分析模型的研究,提高借助大資料思維進行決策、管理和服務意識,將數字「資源」轉化為數字「智慧」。實現精細化服務感知、精準化風險識別、網路化行動協作的基層智慧治理體系,提公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四是強化數字預警能力。分行業、分領域加強社會治理預警研究,健全指標體系、預警模型和預**法,不斷完善網格化服務管理資訊平台建設,提高人、地、物、事、組織的智慧型化管理水平,實現資料實時採集、智慧型監測預警。

五是提高精細化服務水平。充分運用資訊化手段,拓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渠道,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和資訊發布、政策諮詢、民情收集、民主協商、公共服務、鄰里互助等事務實現網上執行。完善市、區、街道(鄉鎮)、社群(村)四級網格化工作體系,建立健全以訴求解決和主動服務為核心的基層綜合網格工作模式,強化網格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

作者系**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時代如何深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隨著基層治理關係百姓福祉,是衡量乙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當前,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深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民生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的公信力。要在工程建設 財政支出等各方面把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出發點...

地產週刊丨保障性住房讓新市民 青年人等群體“住有宜居”

住房保障再發力。編者按 7月24日召開的 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 平急兩用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盤活改造各類閒置房產。和有關部門也發布了多個相關政策檔案,加大住房保障支援力度,著力解決新市民 青年人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本期地產週刊聚焦 住房保障再發力 敬...

強化基層,提公升治理效能 關於提公升基層工作能力的思考

基層是黨和 聯絡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其工作能力直接關係到黨的執政效能和群眾對黨的信任度。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提公升基層工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我們要堅持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貫徹 群眾路線 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群眾的需求,更精準地解決群眾的困難,更有力地維護群眾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