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 漫談管仲的經濟政策(史學評論)

2023-07-22 19:45:10 字數 4347 閱讀 8043

原創文/董元奔(江蘇宿遷)

經濟是乙個國家各方面是否強大的基礎和主要標桿,所謂軍事強國首先應該是經濟強國。但是,經濟強國並不一定是說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富裕,我認為,經濟強國有絕對和相對之別。所謂絕對的經濟強國,是指該國不僅老百姓生活富裕,國庫也非常有盈餘,在這樣的國家裡,人民群眾擁護**,社會安定,**也有強大的經濟能力發展軍事力量和進一步改善民生。所謂相對的經濟強國,是指雖然老百姓的日子不太富裕,但是,國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國家憑藉這種經濟力量可以實現一定的軍事抱負,而為了社會穩定,國家就要在初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社會理想教育。相對的經濟強國只要基本上保持社會穩定,最終都會成為絕對經濟強國。

相對經濟強國本來都是弱國,往往是因為諸如軍事方面的國際壓力和民生方面的國內壓力才促使弱國當局實行改革,這樣的弱國必須出現乙個曠世的經國之人才可能實現改革的成功,改革成功的標誌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雖然遠不及絕對經濟強國的人民生活),國家的經濟實力極大增強,國家可以支配的經濟總量接近絕對經濟強國或者超過絕對經濟強國。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因爭奪霸權而出現的一種歷史現象,但是,相繼出現的春秋五霸並不都是絕對經濟強國。按照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鐵器已經取代青銅器,農業生產開始做到精耕細作,水力資源豐富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是經濟發達地區,楚國的老百姓應該是當時各國中最富裕的。齊桓公之所以最先確立春秋霸主的地位,根本原因在於他通過丞相管仲實行一系列新的經濟政策,新的政策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向楚國的老百姓靠近了一些,更使國君自己掌握了大量的超過楚國國君的可以自由支配的經濟資源,從而能夠大力發展軍事,並最終打敗諸侯國贏得各國的尊重。

管仲的許多經濟政策至今都對我們深有啟迪。

首先,管仲是第乙個提倡鹽鐵國有化政策的政治家。

食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控制食鹽的分配,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糧食,因為糧食**都有,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食鹽的產地卻非常有侷限性,它主要分布在海邊,這種侷限性導致了食鹽成為商周時期商人經營活動中規模最大的商品,鹽商都是大商人,鹽商幾乎是那個時期甚至一直到近代商人的代名詞。古代鹽商積累了大量財富,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卻受到極大影響,在很多時候,食鹽的**遠遠超過糧食,這使得本來國家和老百姓的經濟水平就不夠高的國家顯得很不穩定。

春秋時期,農業生產技術相對於楚國還很落後的齊國,食鹽的私有化經營嚴重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穩定,而國庫的空虛也使得國家沒有能力發展軍事以應對西邊和南邊諸侯國的威脅。管仲提出食鹽經營國有化是個一箭雙鵰的政策。

我們知道,齊國是靠近黃海的大國,海邊盛產食鹽,其食鹽不僅是國內民生的根本,也是各個諸侯國食鹽的主要**地,食鹽在那個歷史時期就像今天的石油一樣左右著國家的發展,而齊國是個坐落於鹽灘上的國家。國家實行食鹽國有化,不僅可以把各國到齊國走私的鹽商的巨大收益收歸齊國國君所有,還鉗制了各國的經濟命脈。

齊國通過食鹽國有化控制如今天石油般的這種民生與戰略資源,但是,齊國並不是今天的波斯灣,今天的波斯灣國家除了石油不再有先進的**更別說核**了,海灣國家固然富裕卻仍然不能成為軍事強國,春秋時期的齊國除了控制食鹽,還實行鐵礦開採和冶鐵作業的國有化,鐵的國有化是食鹽國有化向軍事方面的轉化。

商朝是青銅器時代,青銅器取代石器、骨器,是歷史的巨大進步,但是,青銅器終究硬度不夠,無法適應周朝時期人口增多、土地深耕的需要,更無法適應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爭霸戰爭的需要。歷史和社會的的需要推動了冶鐵業的產生和發展。冶鐵業在商末周初就已經零星出現,到春秋五霸時期已經有很大發展,但基本上一直都是私人經營或私人聯合經營。鐵鏟、鐵鋤、鐵鐮等鐵製生產工具的推廣不僅成為農業生產跨越式發展的根本條件,鐵矛、鐵劍、鐵箭更是戰爭中銳利的**。私人或即使是私人聯合,在經濟投入能力、生產組織能力和產品銷售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侷限性,不僅不利於產業的擴大、技術的進步,也不利於產品的迅速推廣。在齊國,管仲通過食鹽國有化大大提公升了國家經濟實力,有錢好辦事,管仲以國家力量大量開採鐵礦和發展冶鐵業,其規模、質量和銷售都大大超過過去私人的作為,鐵製生產工具和鐵製**得以大批量生產,這極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更新,強化了軍隊的戰鬥力。

齊桓公稱霸離不開管仲的以國計民生為原則的鹽鐵國有化措施,而鹽鐵國有化特別是食鹽國有化政策其實一直延續到今天。

其次,管仲是第乙個明確實行行業分工的政治家。

在商周時期,**除了做官管理國家或地方,往往自己也經營農業生產或從事一些商業活動,農民(擁有一定量土地的自由民)在農業生產之餘也會從事一些手工業或簡單的商業活動,手工業者往往自己生產器皿自己買賣,有的還兼做一些農活,總之,那時候的士、農、工、商的行業特點雖然可以分得清,但是,人們在從事這些行業時卻是混雜的,社會沒有形成很明確的行業分工,這自然影響了各個行業的發展,也影響了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國家整體經濟的提高。管仲在齊國適時的提出了行業分工的要求,並切實實行了相關政策。

管子•小匡》中管仲和齊桓公關於四民分工的一段對話,開創了我國思想史上社會分工理論的先河。管仲不僅將齊國人民分為明確的四類人:士、農、工、商,還規定:四類人分類集中居住,四類人世代承襲自己的本職不得遷徙。這兩條規定很有意義。

分類集中居住,對於士人官僚階層來說,有利於國君對統治集團的集權管理;對於農民和手工業者來說,有利於實行社會化作業;對於商人來說,有利於商業資訊的分享和商業具體內容的再分工;對於各個類別的人群來說,還有利於經驗的交流和總結。這種模式在今天已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城市和農村的分別其實就是大的人類分類居住;而城市中商業街、工業園、科技園、行政區等不同街區的劃分,農村糧農、果農、菜農、養殖戶等的劃分,則是更細的人的類別的分類居住。

行業的世襲規定,放在今天當然是荒謬的,也是不利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穩定的,但是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春秋時期卻是天才的政策。人們世代從事固定的行業,技術和經驗在家族中和一定的群體中代代相傳,越傳越進步;而人們生下來就知道自己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便安心學習自己的本行業,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有利於國家的統治。今天,行業不再有世襲制,但是,世襲的現象還是存在的,比如一些教師的子女還從事教師行業,一些**的子女長大後就要考公務員,而許許多多任務人、農民的子女如果學業無成,大多數還是從事父輩的行業。

第三,管仲還是春秋時期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政治家。

管仲高度重視「國際」**在吸引其他諸侯國的人來齊國投資興業方面很會下功夫。

齊國對外商不重複徵稅,「徵於關者,勿徵於世;徵於世者,勿徵於關。」齊國對外商實行低稅率,「五十而取一」,「關賦百取一」,有時候對某些商品還免稅。《管子•霸形》所載「關譏而不徵,市書而不賦」是說關卡只檢查而不收稅,市場只登記而不收稅。這甚至超越了當代一些國家對外來投資的「準國民」待遇。

管仲還非常優待外國客商,嚴禁齊國**欺壓或歧視外地客商。

管仲還出台了一些其他激勵外商擴大投資的措施,如把外商投資額度的大小與**對他們提供服務的檔次掛鉤。《管子•輕重乙》載:「一乘者有食,三乘者芻菽,五乘者有伍養」,意思是說,拉一車貨到齊國的免費提供飲食,拉三車貨到齊國的免費提供馬的草料,拉五車貨到齊國的**給配備服務員。

管仲還有乙個更「時尚」的富國政策,那就是通過奢侈消費拉動內需。

自從2023年全球爆發經濟危機以來,各國特別是經濟長期嚴重依賴出口的中國出台了拉動內需的計畫,國家投入四萬億元人民幣用來加大國內投入和刺激國內消費,大幅度改善基礎設施,鼓勵人民群眾從銀行提出存款或從銀行貸款進行消費,鼓勵家電下鄉、汽車下鄉。這些措施不僅確保了中國經濟2023年「保八」的增長目標,此後還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增長,在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仍然持續數年達到10℅,之後放緩也未跌破6,7%。

其實,這種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辦法早在管仲那時候就實行了,而且管仲實行得還非常主動和自覺。管仲在實行擴大內需政策的時候,齊國的出口型經濟仍然是非常發達的,管仲實行的是出口型經濟和內需型經濟模式並重的措施,並且他使這兩種形式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他使齊國**用兩條腿走路。在《管子•事語》中,他說:「非高其台榭,美其宮室,則郡材不散。」他在《管子•乘馬數》中又說:「故修宮室台榭,非麗其樂也,以平國策也。」可見,管仲把修築華麗的宮殿作為為各地銷售物資和調整全國經濟的一項對策。在《管子•侈靡》中,管仲將奢侈消費發展經濟的理論推至極致,他說,雞蛋要在蛋殼上先畫上圖案再煮了吃,柴火要先雕刻美麗的藝術品再用以燒火。

當然,能夠進行奢侈消費的畢竟只能是貴族階級,管仲通過鼓勵貴族高消費既促進了生產發展了經濟,又實現了「富者散資於民」的穩定社會的目的。

管仲具體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措施還有許多,但是總的來說,他是優先擴大國庫的經濟規模,同時又關注民生,兩者結合達到強化統治基礎和擴大國家綜合競爭力的目的。後世人們常常把管仲、樂毅並稱,強調其軍事才能,諸葛亮所謂自比管仲,也主要是指軍事戰略和戰術方面。當我們分析了管仲的經濟治國策略,我們就發現,管仲的才能首先是經濟上的,然後才是軍事上的。後人編選的《管子》一書記錄了管仲的言論,全書共24卷,85篇,內容豐富,包含道、名、法各家思想以及天文、輿地、經濟、農業等方面的知識,其中《輕重》等篇是中國古代典籍中少見的經濟著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等均有論述。然而,從管仲之後中國漫長歷史時期中的經濟政策來看,政治家們和經濟學家們大都沒有認真看《管子》這本書。這是中國古人的遺憾,還是管仲的遺憾呢?

董元奔史論 勁旅到底放哪兒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周勃剷除諸呂,匡扶漢室,是西漢前期的一件大事。對於呂氏為什麼失敗,王夫之在 讀通鑑論 中認為是勁旅布置在京師的緣故。劉邦在滅秦滅項,建立西漢帝國的過程中,高皇后呂雉適度的參與了政治,特別是在剷除韓信這件事上呂后還是主謀。但是,呂后在很長時期內是沒有臨朝稱制的念頭的,所以劉邦...

董元奔史論 賢君未必遠小人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漢文帝能夠成功登基,當賴周勃誅諸呂之功,為此,文帝拜周勃為右丞相。資治通鑑 卷十三載 漢文帝對周勃因感激而生敬重之情,他每次退朝時都是虔誠的目送周勃離開後自己才起身。見皇帝對自己這樣,周勃一開始也感到彆扭,後來漸漸的也就適應了,跟皇帝說話甚至連簡單的禮節也不用了。周勃不僅適...

董元奔 秦始皇的政治理想(史學評論)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戰國後期的秦國,特別是昭襄王時期 莊襄王時期 之前的孝文王即位不久即卒予以忽略 和秦王嬴政親政前的數十年中,秦國採取連橫策略,逐漸蠶食各國領土,並吞併巴蜀二國,做足了統一天下的準備工作。西元前238年嬴政親政後,統一六國的戰爭遂如火如荼的展開,十多年後,也就是西元前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