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史論 勁旅到底放哪兒

2023-07-22 19:45:10 字數 2011 閱讀 6590

原創文/董元奔(江蘇宿遷)

周勃剷除諸呂,匡扶漢室,是西漢前期的一件大事。對於呂氏為什麼失敗,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認為是勁旅布置在京師的緣故。

劉邦在滅秦滅項,建立西漢帝國的過程中,高皇后呂雉適度的參與了政治,特別是在剷除韓信這件事上呂后還是主謀。但是,呂后在很長時期內是沒有臨朝稱制的念頭的,所以劉邦死後,漢惠帝執政的七年中,呂后並沒有怎麼過問朝政。漢惠帝時期,政治生態基本延續了漢高祖時期,所謂「曹隨蕭規」。然而,人的想法會因時而變。年僅二十三歲的漢惠帝病死後,由於皇后張氏尚無兒子可以繼位,太后呂雉便命張皇后取惠帝的乙個妃嬪之子繼位。皇帝還是孩子,張皇后也太年輕,經歷幾十年政治風雨的呂雉便臨朝稱制。由於劉邦生前已經與大臣們對非劉氏為王有「天下共擊之」的盟約,何況呂后稱制已不是王而幾乎是天子了呢?呂后需要防範各地叛亂,於是她不僅封了許多呂氏子弟為王,更把裝備精良的京師衛戍部隊北軍和南軍分別交給梁王呂產和趙王呂祿統領。

資治通鑑》卷十三載:西元前180年秋,呂后突然病死。這個時候的皇帝雖然是四年前換了的乙個,也仍然是個孩子。呂雉生前是計畫要呂產、呂祿等呂氏輔佐小皇帝的,無奈她生前尚未來得及把可能會影響諸呂的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剷除。呂后剛死,周勃果斷發動滅呂復劉的宮廷政變。周勃所仰仗的軍事力量正是呂氏的京師衛戍部隊。周勃與陳平用計賺得呂氏的兵符發動了兵變,呂產、呂祿等呂氏諸王及其家中老小被殺,周勃等迎接劉邦尚在世的年齡最大的兒子代王劉恆來京即皇帝位,這就是漢文帝。

政變後,諸呂在各地還有其他部隊,他們試圖進京「平叛」,但終究因京師部隊實力雄厚和漢文帝連夜進京,迅速即位和及時布置各地劉氏王侯嚴陣以待從而穩定了局面。王夫之雖然也對周勃匡扶漢室的行為大加讚賞,但是他還是批評了西漢的南軍、北軍政策,認為南軍、北軍作為勁旅部署在京師附近,對天子形成了掣肘,不利於京師的政局穩定。他解釋道,皇帝日理萬機,不可能親自指揮軍隊,那麼,京師的精銳軍隊必然要委派給別人指揮,交給誰呢?交給誰天子都不會放心,於是只好交給外戚或者中官,外戚和中官起初也是忠誠的,但隨著時間變化,他們便會滋生叛逆之意,而他們一旦叛逆,京師以外的軍隊又不敵京師軍隊,於是政變便會成功。船山先生於是進一步指出,勁旅作為尖刀,不該放在京師,應該派駐邊疆以製四夷。

按照王船山先生的意思,如果京師衛戍部隊力量弱小,而呂氏指揮的精銳北軍和南軍距離京師很遠,周勃一旦利用京師部隊發動政變,呂氏可以調南軍和北軍進京平叛,因為京師部隊力量不敵南軍和北軍啊。王夫之的看法當然是書生陋見。唐玄宗把勁旅交給安綠山鎮守邊鎮,結果安綠山叛亂,京師的軍隊抵擋不住叛軍,唐帝國雖然沒有因此而亡國,但是帝國的盛世再也沒有回歸。北宋汲取唐代教訓,把精兵放在京師周圍,以至於邊疆守備力量不足,結果金人南侵,輕而易舉的就打到了京師,北宋因而亡國,而北宋期間京師精銳的部隊並沒有發生周勃這樣的事。明末把精兵交給吳三桂守衛山海關,結果不僅邊關沒有守住,京師也丟了,國家都亡了。因此,京師是否安全,兵變是否可以避免,不僅不是京師周邊有沒有精兵的問題,甚至不是誰做將領的問題,而是國家的軍事制度,是天子的權威,以及天子到底該以什麼手段掌握軍隊的問題。如果天子能夠掌握軍隊,軍隊放在哪兒都會效忠天子的。

說到外戚,回到周勃兵變的事。呂祿、呂產掌握南軍、北軍,是呂后生前安排的,小皇帝不僅難以左右而且壓根兒任何政務都不關小皇帝的事兒,南軍和北軍只對呂后效忠,從這個意義上,效忠實際執政者呂后的呂產、呂祿便不再是如王夫之所說的外戚,不是外戚統領京師衛隊,而是「皇族」統領的了。

漢高祖、漢惠帝都沒有親自指揮京師衛戍部隊,為什麼那時候沒有發生政變?因為不僅軍事指揮官是效忠於皇帝的,而且每乙個軍人也是效忠於皇帝的。呂后生前執政八年,周勃、陳平不是沒有怨言,為什麼不發動兵變呢?原因不是衛戍部隊的指揮權不在周勃手中,而是部隊軍人效忠於呂后的緣故。呂祿之輩輕易上當,把軍事指揮權交了出來,足見諸呂非常自信,沒人擔憂京師部隊會反呂後,其實,諸呂不明白的是,雖然屍骨未寒,但呂后畢竟已經死了。作為漢高祖的皇后,加之特定的歷史要求,呂后稱制,劉氏諸王即便不滿也不會覬覦她的權力,而諸呂是雞犬**之輩,沒有了呂后,他們是不會被劉氏諸王、部隊和天下人所擁戴的。可見,勁旅部署在京師,並沒有對呂后的執政形成任何掣肘,相反卻是呂后穩定京師進而穩定天下的本錢。也就是說,如果呂后沒死,任憑周勃、陳平之輩怎樣用計,兵變都不會成功。

董元奔史論 賢君未必遠小人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漢文帝能夠成功登基,當賴周勃誅諸呂之功,為此,文帝拜周勃為右丞相。資治通鑑 卷十三載 漢文帝對周勃因感激而生敬重之情,他每次退朝時都是虔誠的目送周勃離開後自己才起身。見皇帝對自己這樣,周勃一開始也感到彆扭,後來漸漸的也就適應了,跟皇帝說話甚至連簡單的禮節也不用了。周勃不僅適...

董元奔史論 漢文帝加強相權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在秦漢官制中,丞相是文官之首,太尉是武官之首,御史大夫則負責監察百官。這三種官職互相牽制,都直接對皇帝負責,但是同時,丞相是三者之中位置最高的。為了限制丞相的權力,漢高祖設定了左右兩個丞相,右丞相地位高於左丞相 這與後來隋唐和北宋左僕射地位高於右僕射相反 皇帝想的這些花招,...

董元奔 古典情懷五絕十一首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驛館夜飲 驛館夜傾樽,熏熏未掩門。忽聞淮水曲,竹笛失三魂。旅楚聞猿 哀猿聞楚水,坦蕩賞山梅。掐指家鄉近,瓜時打馬回。注 瓜時 左傳 及瓜而代 謂瓜熟時派人來接替。旅外聞笛 深春沐暖陽,賞景不思鄉。可惱梅花落,何人弄笛傷!夢覺 夢裡返家鄉,花飛馬尾狂。眠來抬首處,月影照西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