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史論 賢君未必遠小人

2023-07-22 19:45:10 字數 1729 閱讀 1309

原創文/董元奔(江蘇宿遷)

漢文帝能夠成功登基,當賴周勃誅諸呂之功,為此,文帝拜周勃為右丞相。《資治通鑑》卷十三載:漢文帝對周勃因感激而生敬重之情,他每次退朝時都是虔誠的目送周勃離開後自己才起身。見皇帝對自己這樣,周勃一開始也感到彆扭,後來漸漸的也就適應了,跟皇帝說話甚至連簡單的禮節也不用了。周勃不僅適應了文帝的敬重,而且他自己在群臣面前也趾高氣昂起來。其實我想,漢文帝起初是心甘情願因而心情是很坦然的,後來他也許感到彆扭了呢,只是他不好意思改變現狀而已。郎中袁盎察覺了端倪,他便勸諫文帝,他認為誅呂之功非周勃一人,文帝如此敬重周勃,不合君臣之禮。有了這個台階,此後文帝遂以威嚴的面孔對待周勃,而周勃畢竟是忠勇之臣,他不僅並不覺得皇帝做的欠妥,而且從那以後也就主動謙卑的侍候皇帝,他在大臣們面前也謙卑起來了。袁盎因此事取代周勃成為漢文帝的心腹。綜觀這件事,我們只能認可周勃是賢臣,還不能認定袁盎是小人。

不過後來這個袁盎又有一件事。據《資治通鑑》卷十六:「七國之亂」以「誅晁錯」為叛亂理由本來是荒謬的,因為晁錯給漢景帝所獻的削藩策子是為了鞏固漢景帝的**集權,從而使天下長治久安,晁錯當然是漢景帝的忠臣甚至心腹。漢景帝仰賴周亞夫正準備武力鎮壓七國叛亂的時候,袁盎勸諫景帝,他認為殺掉晁錯以取悅七國,就可以平息叛亂。漢景帝起初不願意,但是經不住袁盎再三勸諫,終於殺了晁錯,並滅了晁錯三族。然而,七國並不退兵,竟然公開要求漢景帝退位,最終「七國之亂」還是靠武力平定了。從以上兩件事綜合起來看袁盎,那袁盎就是小人了。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諫後主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歷代皇帝無論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他們似乎也都是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的,甚至諄諄告誡太子一定要做到這一點。漢文帝早生於諸葛亮,自然沒聽過這句話,但是,諸葛亮也是通過總結夏商周三代直至近世的秦漢歷史才得出這個結論的。漢文帝雖前無高祖、後無武帝之豐功偉績,然而他在歷史上的口碑還是不錯的,「文景之治」包括漢武帝的大一統的奠基者就是他,那麼作為明君,漢文帝為什麼要親小人,遠賢臣呢?

我想,如同後來宋太祖趙匡胤靠忠臣得了天下就對忠臣心存疑慮而「杯酒釋兵權」一樣,漢文帝也是擔心周勃功高蓋主,不利於他的**集權政治,袁盎勸不勸,文帝最終都會疏遠周勃的。文帝最初對周勃的敬重僅僅是帝位初得時的一時感激之情使然。不過,袁盎有空子可鑽,原因不在文帝而在周勃身上。皇帝感激周勃,敬重周勃,周勃理應及時向皇帝進言,最起碼要更加敬重皇帝和群臣,這是在金鑾殿上做臣子的基本素質要求。無奈周勃是一介武夫,加之群臣因畏懼他的權勢看起來也似乎敬重他,他遂飄飄然起來了。功勞再大,也是臣子的本分,何況也過去了,在封建社會上公升時期,君臣之道和朝廷綱常豈能因功臣之故而荒廢?好在漢文帝也算是賢君,不然的話,二十多年前漢文帝的老父漢高祖誅殺功臣的往事是完全可以在漢文帝身上覆制的。

此外,從漢文帝與周勃的相處之道上,我們也應對劉備的「親賢臣,遠小人」之說取一分為二的態度來理解,那就是朝廷上是少不得小人的!小人陰險奸詐,賢臣光明磊落。如果朝廷上充斥著小人,則人人相互算計,處處相互栽贓,政局肯定是亂七八糟的,弄不好天下會改朝換代。但是如果朝廷上都是賢臣,則要麼人人謙卑禮讓,事事容易推諉,而且互相之間也會弄出矛盾,要麼就會如周勃那樣,皇帝給點顏色就能開個染坊,皇帝的威嚴會蕩然無存,皇帝失去了威嚴,國家能不出亂子嗎?因此,聰明的天子要在明察誰是小人誰是賢臣的前提下,通過小人來制衡賢臣。當然,小人和賢臣在朝廷中所佔的比例需要天子作精準的把握,小人不宜多;小人和賢臣權力的分配需要天子作精準的把握,小人可以做近臣卻不宜出將入相。漢文帝只信賴乙個袁盎卻不授其**,威嚴以對周勃卻不罷其相位,漢文帝真是了不起的賢君啊!

政事清明未必只靠忠臣,賢君未必需要遠離小人!

董元奔史論 勁旅到底放哪兒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周勃剷除諸呂,匡扶漢室,是西漢前期的一件大事。對於呂氏為什麼失敗,王夫之在 讀通鑑論 中認為是勁旅布置在京師的緣故。劉邦在滅秦滅項,建立西漢帝國的過程中,高皇后呂雉適度的參與了政治,特別是在剷除韓信這件事上呂后還是主謀。但是,呂后在很長時期內是沒有臨朝稱制的念頭的,所以劉邦...

董元奔史論 漢文帝加強相權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在秦漢官制中,丞相是文官之首,太尉是武官之首,御史大夫則負責監察百官。這三種官職互相牽制,都直接對皇帝負責,但是同時,丞相是三者之中位置最高的。為了限制丞相的權力,漢高祖設定了左右兩個丞相,右丞相地位高於左丞相 這與後來隋唐和北宋左僕射地位高於右僕射相反 皇帝想的這些花招,...

董元奔 古典情懷五絕十一首

原創文 董元奔 江蘇宿遷 驛館夜飲 驛館夜傾樽,熏熏未掩門。忽聞淮水曲,竹笛失三魂。旅楚聞猿 哀猿聞楚水,坦蕩賞山梅。掐指家鄉近,瓜時打馬回。注 瓜時 左傳 及瓜而代 謂瓜熟時派人來接替。旅外聞笛 深春沐暖陽,賞景不思鄉。可惱梅花落,何人弄笛傷!夢覺 夢裡返家鄉,花飛馬尾狂。眠來抬首處,月影照西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