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週刊丨金融監管如何面對人工智慧挑戰

2023-10-17 21:58:15 字數 3619 閱讀 8867

金融監管如何應對人工智慧挑戰。

呂承超 樊景菲。

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人工智慧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促進了金融創新和新業務模式的出現。然而,隨著技術不斷發展,人工智慧也給金融領域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挑戰,尤其是對金融監管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金融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監管如何應對人工智慧時代的挑戰,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當下金融領域的重要課題。

人工智慧時代的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擴散加快引發系統性風險。目前大型金融科技集團憑藉著人工智慧技術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開展金融業務。例如,地域性中小銀行與大型網際網絡平台合作,通過分段付息等方式變相抬高存款利率;突破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大量發放網際網絡貸款。還有的金融機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持有境外牌照在境內非法展業。人工智慧的發展使金融業務在全球範圍內互相關聯,金融風險也會跨時空、跨區域的發生,而且在「蝴蝶效應」和「羊群效應」的疊加作用下擴散更迅速,更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業務複雜交叉加大金融風險隱蔽性。依託人工智慧的發展,金融機構研發交叉性金融業務,實現跨市場、跨行業經營交易,導致金融風險交織複雜;交叉性金融業務經過粉飾包裝,金融風險隱蔽性更強,金融監管部門和業務方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識別、界定和防範。

資訊保護不當產生資料洩露風險。在人工智慧時代,豐富的資料資源被廣泛應用於風控、信用評估等金融領域。例如,金融機構可以利用人工智慧分析大資料徵信資訊,了解企業經營運轉的真實資料,為更多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援。金融資料資源爆發式增長,接踵而至的是金融資料安全問題,金融機構匯聚海量資料資訊,包含使用者消費習慣、企業資金流轉、銀行融資情況等重要內容,一旦此類資料資源保管不當或遭受黑客惡意攻擊,會導致大量客戶私隱資訊洩露,造成大量損失,對金融安全造成威脅。

體系建設不完善產生信用風險。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所收集到的資訊進行精準判斷和分析,構建信貸評審模型,進行小額快速放貸,但此類網際網絡金融模式存在很大弊端。一方面,這種網際網絡金融模式還不成熟,缺少信用資訊共享機制,容易出現信用風險問題;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徵信體系尚不完善,懲罰措施不嚴,網際網絡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跑路等信用風險問題。例如,p2p網貸平台早期准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頻繁發生,危害到了金融安全。

金融監管面臨的挑戰。

監管法律法規作用時效滯後。傳統金融監管法規可以防範目前或者未來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但在人工智慧影響下,金融領域所面臨的金融風險模式更復雜多樣、傳播速度更快、負面溢位效應更強,僅僅依靠預先設定的穩定且被假設為最優的金融監管規則,可能解決不了人工智慧背景下的金融風險問題,同時又會快速湧現新的風險問題。例如在虛擬貨幣交易過程中,涉及大量金融機構和個人資訊,面臨著多重金融風險,這些風險與人工智慧應用衍生出的風險疊加傳導,傳統的金融監管模式大概率無法對其作出迅速反應。

第三方金融服務商監管許可權不足。隨著人工智慧的深入發展,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越來越多。第三方金融服務商在助推金融業務發展的同時給金融監管帶來了巨大挑戰,大多數第三方金融服務商不屬於傳統金融機構,目前金融監管對其約束作用十分有限。例如,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大多採用二次清算的模式,客戶資金會堆積在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的賬戶中,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是否在監管許可權外違規呼叫了這些客戶資金,金融監管難以檢測到,如果違規呼叫了客戶資金,並且交易過程**現違約事件,將損害到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金融消費者保護難度上公升。數字經濟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個人資訊、交易習慣等資料被收集,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被利用。在金融監管範圍內的資料收集可以幫助金融消費者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但目前某些機構對個人金融資訊的收集已脫離了金融監管限制。例如金融科技企業借助私隱政策,無所顧忌地以不當行為收集、使用金融消費者的個人資訊;還有的企業在資訊科技存在潛在漏洞的情況下違規收集個人金融資訊。此類行為使金融消費者處於被動地位,而且大部分金融消費者缺乏金融監管知識,缺少個人金融資訊保護意識,對個人金融資訊洩露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認知不足。

金融監管主體識別難度加大。一方面,由於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金融監管物件趨於複雜化,監管部門面臨著監管物件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而是「智慧型**」的問題;另一方面,責任主體難以界定,運用人工智慧進行經營的金融業務涉及相關金融機構、人工智慧系統的設計公司等,但目前沒有法律規定責任所屬方,也沒有規定責任方如何進行責任分攤,當人工智慧提供的服務使客戶遭受損失時,客戶可能無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促進更有效的金融監管。

完善金融監管法規,提高監管有效性。金融業務與人工智慧的深度結合,使金融市場的深度、廣度和複雜性都遠遠超過其他市場,為了規範金融市場發展,避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必須要完善金融監管法規。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機制的頂層設計,實現從「戰術」層面向「戰略」層面的突破,積極探索從依靠機構監管邁向功能性監管的路徑,提高金融監管的前瞻性。例如,對於不同人工智慧模型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部門可實施針對性的動態實時監管,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掌握人工智慧運用到金融領域的最新訊息,及時制定相對應的金融監管條例,使金融監管與人工智慧發展速度相匹配。

嚴格市場准入政策,彌補監管空白。一方面,金融服務機構必須接受一致的市場准入政策,金融監管部門應定期進行嚴格的市場准入資格審查,對於運用人工智慧開展金融業務的機構,嚴查其是否存在持有境外牌照在境內非法展業的情況,杜絕非法金融活動;另一方面,金融服務機構必須服從一致性監管原則,金融監管部門要做到嚴格區分人工智慧應用下的金融業務,根據市場行為本質,對相同金融業務進行一致監管。此外,監管部門可以充分利用高新前沿技術創新金融經營牌照型別,比如數字銀行、虛擬銀行等,彌補人工智慧時代部分金融業務的監管空白。

擴大金融監管範圍,實施穿透式監管。一方面,考慮到第三方金融服務商的數量逐漸增多,監管部門需要將其納入監管範圍,制定嚴格的監管標準,約束第三方金融服務商行為,並督促其遵守金融監管規則;另一方面,考慮到交叉性金融業務的複雜性,各行業監管部門針對交叉性金融業務應建立共同治理機制,保證資訊的相互暢通,防止因為資訊割裂,疏忽對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同時各部門要落實自身監管職責,開展聯合檢查工作,實施穿透式金融監管,透過技術表象分析交叉性金融業務實質。

加強金融資料保護,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首先,健全金融消費者私隱保護制度,完善個人資料採集和使用的監管規則,並設定金融消費者資料洩露的嚴格懲治措施。其次,強化金融資料儲存、管理安全,盡可能排除金融業務中的資料洩露隱患。再者,為金融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投訴平台,並且建立投訴分析管理系統,實現精準測控,提高投訴管理效率。最後,通過廣泛的宣傳,加強金融消費者自我資料資訊保護意識,樹立風險防範意識,不輕信任何陌生**、可疑**等發來的貸款及投資資訊,不輕易將個人金融資訊洩露給他人。

發展金融監管科技,提高監管效能。在人工智慧賦能金融領域的背景下,金融監管需要創新,打破傳統金融監管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發展,打造數字智慧型監管體系。例如,運用大資料實時收集金融市場資訊,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用於識別非法交易,防範可能產生的風險。金融監管部門還可以學習國外金融監管經驗,如引進「監管沙盒」,英國、新加坡等國的應用實踐說明,監管沙盒能夠引導人工智慧下的金融創新發展,並能最大限度地防範金融風險;而且監管者參與到監管沙盒中可以充分了解到金融創新的本質、風險特徵等,為製定相關政策措施積累經驗。

完善問責機制,加強經營操作規範。在人工智慧背景下,金融領域涉及多個責任主體,金融監管部門可以參考《民法典》關於侵權人責任的規定,建立完備的責任歸屬機制。如果是因為金融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使金融消費者遭受損失,金融科技公司承擔過錯責任,接受金融監管部門的問責;如果是因為人工智慧技術自身漏洞使金融消費者遭受損失,金融科技公司則承擔過錯推定責任,給金融消費者提供相應賠償;如果是因為人工智慧演算法同質化、再學習導致的自我偏差使得金融業務客戶遭受損失,雖然金融科技公司無主觀上的錯誤,但是作為金融智慧型產品的運營者,應承擔無過錯的侵權責任。

作者單位: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如何處理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係?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乙個備受關注的話題。金融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金融服務的重要力量,但與此同時,金融監管的目標是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和保護投資者利益。因此,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成為乙個重要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並非對立關係,而是相互促進的關係。金融創新為金融...

央行 金融監管總局 做好金融支援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

央行 為深入貫徹 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共 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 常務會議要求,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印發 關於做好金融支援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通知 以下簡稱 通知 對加大重點領域信貸投放 提公升災後恢復重建信貸服務效率 積極發揮保險風險分散功能 多渠...

強化金融監管 健全農村金融消費者維權機制

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點是強化監管,明確監管主體,細化地方金融監管細則,拓寬農村金融的監管內容。專訪。本報記者 王晶晶。近年來,農村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快速發展,金融產品和服務日益精細化和複雜化。與此同時,農村居民金融素養水平還遠遠落後於金融業的發展,大部分農村居民很難正確理解和使用金融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