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歷史(五) 班超,班固,班昭

2023-07-28 20:00:37 字數 4005 閱讀 3470

前面講到王莽篡政,他最大的政治不正確就是姓王不姓劉。

老百姓的認知慣性是天下是劉家的,你乙個王姓來當皇帝,就顯得名不正言不順。他若是當的好好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時間一長,自上而下也就接納了這個事實,久而久之就會把劉家的漢室遺忘了。巧的就是在他任期黃河氾濫,民生凋敝,大家自然就更懷念劉家基業,甚至認為這些災難都是因為王莽篡權違背天意惹怒了天庭,於是各地紛紛起義。若是他本身姓劉呢?老百姓則會認命,覺得是攤上了天災人禍,不至於遷怒皇帝。

王莽是在全民的呼喚下走上歷史舞台的,人們是想讓他主持工作,不是讓他稱帝,哪怕皇帝只能做個傀儡,你也不能取代了他。包括他的老鐵劉歆也沒想到他會稱帝。

主要是拐彎有點急,缺少緩衝期。西漢平穩運轉200年,平穩運轉越久,慣性越大,需要的緩衝期就越長。秦朝統治時間才15年,需要的緩衝期就很短,所以劉邦建國後很少有人說要復辟秦朝。

三國時期算不算漢朝列車非常完美的緩衝期,曹丕拿走了漢朝江山,天下人也沒說什麼。

王莽後期,各地爆發農民起義,他們的訴求不過是光復漢室。農民是有想象力天花板的,你就使勁讓他們想,也不敢想自己當皇帝。所以這些起義軍一定會尋找代言人。

劉邦之後算是合格的代言人,老百姓想幫劉家找回江山,覺得那才名正言順。

劉邦之後,並不是全都在核心管理層。每一代只會優選一支,落選的大多數呢?後代自然逐步掉階,最初可能是王,然後是各地太守,一代代下沉,一直到散落民間,成為無數個劉備。劉氏是貴族,娶的媳婦多,生的娃多,子孫後代就呈指數增長。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那就是9次方,劉備是劉邦的十九世孫,那就是19次方,你想想有多大的基數吧。

當時的起義軍比較有名的有三支。一支是湖北一帶的綠林軍,他們找的代言人叫劉玄,也真的是劉邦之後,綠林軍的戰鬥力不是蓋的,一口氣打進了長安,然後立劉玄為帝,年號更始。一支是山東的赤眉軍,找的代言人叫劉盆子,他也真是劉邦之後,赤眉軍一看綠林軍占領了長安,那不行,同是起義軍憑啥你稱帝?於是打進長安,不僅把綠林軍給滅了,還把皇帝劉玄給殺了,接著立劉盆子為帝,年號建世。真正的高手是劉秀這一支。劉秀與他們兩支不同,他們都是尋找代言人,而劉秀呢,親自代言,自然呼聲更高。而且他背後代表的是廣大有產階層,要錢出錢,要人出人。他聰明在哪呢?最初他是坐山觀虎鬥儲存實力,等綠林軍跟赤眉軍打成一團時,他出手了,把他們兩家給團滅了,眼界碾壓、智商碾壓、財力碾壓。

發動農民起義時,到劉秀父親這一代,已經掉階到縣令了。為什麼史書普遍把他認定為農民呢?因為他9歲喪父,頂梁柱沒了,自然會掉階到農民。但事實上,劉秀是被叔叔劉良撫養長大的,劉良也是縣令出身,所以劉秀離農民還有一定距離。

可以說,是王莽給了劉秀機會。沒有王莽這個異姓出現,皇權只會按照既定的軌道傳遞,皇帝傳遞給太子,太子變皇帝再立太子,即便列車搖搖晃晃,只要不出軌道,永遠都不可能傳遞到劉秀手裡,因為他早已經被邊緣化無數代人了,已經完全沒有做皇帝的可能了。但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就在於變數非常大,它由無數偶然性疊加而成。跳出來想一想,不僅僅是巨人的歷史由偶然性改變程序,對普通人來說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怎麼理解呢?

做個簡單的假設,你穿越回去娶了前女友,你前女友的現任老公是不是要娶別人?你現任媳婦是不是要嫁別人?依次錯位,因為你的選擇改變,所有人都要隨之調整,這就是普通人的蝴蝶效應,你想想,是不是很神奇?說句更扎心的話,你能娶到你今天的媳婦,是因為你媳婦的前男友們沒娶她。所以,歷史是無數偶然的集合。

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就是他無論怎麼選擇怎麼折騰,都改變不了歷史的程序。

但是把家當國來看呢?出人頭地對乙個家族而言,有兩大核心價值:第。

一、優化後代基因。你具備選擇優質基因的資格,要聰明有聰明的,要個頭高有個頭高的。第。

二、在家族接力賽中搶得先機。你同學是富二代,你覺得不公平,但是從家族接力角度來看呢?又很公平,就是他的父輩努力過。

政權動盪,民不聊生,那前面設的西域都護府會不會也受影響呢?大漢興盛,大家願意臣服;大漢動盪,肯定誰都想來咬一口。西域都護府的震懾力是源於西漢強大的軍事力量,王莽上台後,匈奴就看到了西漢的內虛,直接就攻破了西域都護府,重新奪取了西域眾國的控制權,絲綢之路也就斷了,連玉門關也荒廢了,也就是說,鄭吉打通的絲綢之路到王莽時期又斷了。

西域各國再次被匈奴控制了後,由於匈奴賦稅高、野蠻、粗魯,他們更願意回到大漢民族的懷抱,所以各國王紛紛把兒子送到長安當人質。劉秀不要,意思是我們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暫時保護不了你們了,我們要安安心心的發展經濟,先把我們的基本盤穩定住,乾脆,直接下令把玉門關關閉了,你們也別來求見,我們沒有你們這些親戚。

劉秀是相當務實的一位帝王。對國家沒用的儀式——廢除,對百姓沒有好處的政策——廢除,對朝廷管理沒有價值的東西——廢除。他低調了一輩子,唯一高調一次就是去泰山封禪。還記得簸箕理論不?西漢主脈基因在衰退,已經到了滅國滅族的邊緣,於是歷史簸箕再次啟動,從劉邦子孫後代裡重新篩出了強勢基因,就是劉秀,咱原以為王莽是漢版李隆基,沒想到劉秀才是。

看多了歷史,就會發現古代政治遊戲很殘忍,特別是開國皇帝系列,敵人要殺,功臣也要殺,而且動不動就滿門抄斬,甚至連親戚朋友都不放過,遠沒有今天這個社會文明。今天,即便你犯了錯,無非就是被雙規,不至於丟了小命,更不會株連九族。

古代在朝中當官,就是一句話,伴君如伴虎,沒有絕對的安全,哪怕你嫁給了皇帝,你娶了皇帝家的公主,都不確保你的小命是安全的,劉秀有5個女婿,4個被咔嚓了,唯一留下的叫竇固。

竇氏在整個漢朝都是名門望族,到王莽時期,竇氏已經是西北豪族了,代表人物是大將軍竇融,劉秀能成功很大程度是獲得了竇融的支援。竇固是竇融的侄子,這門婚事也算門當戶對。說到這裡,也就理解為什麼劉秀比其餘兩支起義軍更有勝算了,因為他幕後站有眾多豪族門閥。

那竇氏家族又是怎麼發家的呢?

竇融的七世祖叫竇廣國,竇廣國是西漢竇太后的親弟弟,西漢竇太后出身很普通,成長過程很勵志,最初是伺候呂后的宮女,可能性格好、長的好,被賜給了劉恆,劉恆即位後立她為皇后,景帝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后,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后。給你梳理的再簡單一點,竇太后是漢文帝的妻子,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奶奶,而這三代帝王正是漢朝歷史樂章上的三個重音,有她在,她背後的家族自然也壯大了,雖然她可能是普通基因,但是與強勢基因不斷聯姻,後代也在不斷被改良,東漢又繼續出了竇太后,也出自這個家族。

竇固的歷史成就是擊退匈奴、再次打通絲綢之路、再次設立西域都護府。

他為什麼不如李廣、衛青、霍去病出名呢?

兩個原因。第。

一、李廣、衛青時代的匈奴是興盛期,而竇固時期的匈奴則是沒落期,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第。

二、竇固有點類似總指揮官的角色,他手下有個小弟搶走了他所有的風頭,這個小弟叫班超。班超為什麼在歷史上那麼勇猛呢?典故也多、戰役也多,是因為班超出身史學世家,他爹爹是班彪,寫《史記後傳》的那個;哥哥是班固,寫《漢書》的那個;妹妹班昭,幫哥哥班固完稿《漢書》的那個。原本班超也是史學工作者,可他的偶像是張騫+鄭吉,總覺得幹文職不過癮,認為好男兒要志在四方,應該把匈奴打跑把西域收復,於是投奔竇固打匈奴去了。棄筆從戎這個典故就是出自這裡。

當史官也是高危職業,你要知道老大的喜好,否則一不小心就是反罪。班固在家續寫他爹的遺作《史記後傳》時,就被人給告了,說他私改國史,給抓了。班超就去洛陽給哥哥伸冤,說班家幾代人修史的辛苦和宣揚漢德的功勞。漢明帝一聽很感動,看了看書稿,覺得也沒啥大問題,反而覺得才華橫溢,這樣吧,你也別在家裡寫了,送你個官,給你弄個書房,再找個美女給研墨,你安心寫。

竇固的功勞也可以說都是班超的,畢竟他是具體執行人。還是那三樣,擊退匈奴、再次打通了絲綢之路、再次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並且班超最終也當上了西域都護,步了偶像鄭吉之後塵。

匈奴最終去了西亞、東歐,他們就跟闖入雞窩的黃鼠狼一般,又引發了那些區域的遷徙潮,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的隕落,也是蝴蝶效應。

在當時,匈奴還算不上是東漢朝廷的主要心病,若不是為了打通絲綢之路,匈奴打不打都不要緊,因為我們已經完全碾壓他們了。當時勢力最強大的不是匈奴,而是羌族,關鍵是離中原太近,就在今天的陝北、甘肅一帶,包括後來東漢衰退也與羌族壯大有直接的關係。

班固班超,一文一武,都有卓越的成就,會使整個家族前進一大步,到後面,班超的孫子都有資格娶公主了。他孫子叫班始,娶了漢朝公主劉堅得,劉堅得是皇帝的親姑姑。這裡面還有個很奇葩的典故,劉堅得喜歡召寵臣亂搞,不僅僅亂搞還不避諱班始,要求班始必須趴在床底下偷聽,班始忍無可忍把劉堅得殺了,殺了皇帝的姑姑該當何罪?被皇帝下令腰斬了。

我說,越研究歷史,越覺得荒謬。

他說,這是思維框架問題,用現代思維框架去理解2023年前的歷史,往往是格格不入的,就如同手提錘子看誰都像釘子。同樣的道理,用現代思維框架來理解未來,很大程度上也是徒勞的,因為未來會湧現出很多你現在完全無法**的新規律。所以,學史,只當照鏡子就好!

趣說歷史 狼牙山五壯士發生在哪裡?

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蹟發生在河北省易縣西南的狼牙山。它因山峰狀似狼牙而得名,是太行山東段的一部分,海拔1364公尺,由東西走向的5座山峰組成,有36個大小山頭,遠遠望去犬牙交錯,壁立千仞,氣勢雄偉壯觀。狼牙山地處晉察冀根據地東大門,戰略位置重要。它不僅在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還是抗日根據地的 裝備庫。19...

趣說歷史(七) 董卓 曹操

西漢時期的軍事勁敵是匈奴,東漢時期也要打匈奴,但是匈奴整體呈沒落狀,已是吊打模式。歷史進入東漢後,主要工作是內部維穩,尤其是對付西部羌族勢力。彼時疆域上羌族已經屬於大漢王朝,只是內心還有那麼一絲倔強,不願臣服,先後爆發過三次大規模的起義,這三次羌族起義持續六十餘年,客觀上加速了東漢王朝的滅亡。羌族在...

趣說歷史(六) 貴族張衡

我們總說農民是看天吃飯,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是看命吃飯,就是看你攤上了什麼年代什麼命。遇到兵荒馬亂年代,你會不會被抓壯丁丟了命?趕上大旱大澇年代,你會不會餓死?另外還有高賦稅 瘟疫呢,聽起來都很遙遠吧?但是你看古今中外歷史,每隔幾十年就來這麼一波,要麼天災,要麼人禍。農民玩的是生存闖關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