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歷史(十五) 隋唐英雄登上舞台

2023-07-28 20:00:37 字數 3604 閱讀 4505

自西晉滅亡後,華夏大地進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直到隋朝再次統一全國,才結束了長達近三百年的**。

三百年有多長呢?清朝滅亡距今也不過是一百多年,由此可以想象一下三百年是多長。

南北朝向隋朝過渡的過程是文明過渡嗎?

北朝是文統,南朝是武統。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當時是北周外戚,能力出眾,逐步掌握了整個北朝的核心大權。楊堅使了個眼色,年僅9歲的北周靜帝宇文闡就知趣的把寶座讓給了他,北朝就這樣落在楊堅手裡了,國號為隋。當時南朝是最後乙個朝代陳朝。從南梁開始,南朝已經向著國庫虧空、通貨膨脹、民不聊生的深淵滑落,陳後主又不問政事,沉迷享樂,南北朝的蹺蹺板早已失衡。楊堅雖是武統南朝,也沒費吹灰之力。

楊堅上台,也是幾大家族的意思。門閥與皇族之間是標準的你進我退。越是亂世,門閥越容易壯大。經過300年的亂世滋潤,此時的門閥都已經是巨無霸系列。楊堅哪來的底氣讓皇帝讓座?就是因為背後有軍事貴族的支援。在北周時期,皇帝與軍事貴族共治共享,類似董事長和股東之間的關係,屬於利益共同體。為什麼股東們決定重新選董事長呢?是因為宇文闡他爹周宣帝背叛了宇文氏的政治承諾,要拋棄軍事貴族。

當時有,江左、山東、關隴三大貴族集團。江左是江東的意思,就是南朝的四大家族合體。山東不是今天的山東,是華山以東,指衣冠南渡時留在北方的幾大漢人家族。關隴集團就是關中一帶的軍事貴族,也就是楊堅背後的股東們。這裡面最清高的就是山東集團。他們既沒有像江左集團一樣逃跑,也沒有像關隴集團一樣選擇跟胡人聯姻。到唐朝時,山東集團還多次拒絕李唐的聯姻,他們覺得李唐是胡人基因,不純粹。

楊堅這個董事長,權力大不大?他是股東們的代言人,自然受控於股東,誰當**人實際上都是股東們說了算。楊堅的大兒子叫楊勇,二兒子叫楊廣,按照規矩應該立楊勇為**人,為什麼後來楊廣登基了?因為股東們覺得楊廣更合適。

楊廣無論年齡、能力都**。若是非說瑕疵,就是思想太超前,有點類似賈躍亭。另外乙個重要原因是楊廣以貴族門閥代言人的身份上台後,又想掙脫門閥的控制,在較勁中被反噬了。

他想法很前衛,步子又有點大。最有名的就是修通了大運河。你這麼想,倘若你統一了台灣,你修不修跨海大橋?肯定修。南北朝都統一了,南北需要文化交流吧?需要人才交流吧?需要物資交流吧?那就需要修一條交通大動脈,京杭大運河就是這麼修起來的。包括今天你看到的故宮紫禁城,其需要的建築材料、糧食、珍寶等等都是通過運河送到北京城的。除了修大運河,他還開創了科舉制,還打敗吐谷渾再次疏通了絲綢之路,還修建了洛陽城,從長安搬遷到了洛陽。這些大動作,若是用三五代人去完成,那毫無問題。而楊廣呢,非常有政治抱負,想自己有生之年就給一一落實,多執行緒同時作業,難免顧此失彼。

楊廣為什麼要遷都洛陽?他是以關隴集團代言人的身份上位的,但是他上位後大刀闊斧改革,甚至推行科舉制動搖門閥士族的政治根基,說明他不怎麼聽話了。他遷都真正的目的就是擺脫手握重兵的關隴集團,這就如同倒插門的女婿帶著媳婦去外地打工了,岳父說話不好使了。然後他開始重用山東士族,迎娶蕭皇后(蕭衍後代)與江左集團聯姻,整個思路就是想反客為主,先制衡關隴集團,再駕馭這些門閥。

楊廣算是先驅,他之後李世民與武則天繼續努力瓦解門閥體系,到唐末,這些門閥基本沒啥大的影響力了。

帝王之業也是欲速則不達。老百姓做個規劃,多是幾個月、幾年,而江山社稷的規劃,則要以10年20年甚至50年來計。例如一國兩制、50年不變。國家級的改革,一定要有緩衝期,否則很容易被反噬。

歷史書上說,楊廣是個暴君,因為修大運河死了很多人。

因為隋朝歷史主要是李唐組織撰寫的,李唐的江山就是從楊廣手裡搶來的,你覺得會客觀評價他嗎?還說楊廣弒父淫母呢。被歷史黑化最嚴重的兩個人,第一是王莽,第二是楊廣。修長城不死人嗎?修鐵路不死人嗎?只要是浩大的國家工程,都會有人做出犧牲。

賈躍亭若是現在搞電動汽車,那火了。同理,楊廣其實離千古一帝,只差了一點點。若是他不急於去攻打高句麗,先安內,根本沒有李淵什麼事。應該先守住基本盤,對高句麗採取防守策略就好,不需要主動出擊,出擊也可以,至少要等政權絕對穩定以後。他還是讀史太少,乙個政權的穩定,至少要經過三五代人,大家已經預設江山是你家的了,才會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心。

楊廣死後,整個國家瞬間四分五裂,最強的是盤踞長安的李淵與盤踞洛陽的王世充。李淵擁戴楊侑為傀儡皇帝,王世充擁戴楊侗為傀儡皇帝,然後又是那個熟悉的劇情,雙雙禪位給兩大反王,又雙雙被殺。

起初,王世充勝算更大。因為洛陽是當時的都城,雖然他跟李淵是並列產生的兩個皇帝,但是洛陽的肯定要比長安的更正統一些。王世充是怎麼發家的呢?跟董卓一樣,最初是鎮壓各地叛軍,越鎮壓權力越大。倘若他別著急,先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他的勝算要遠高於李淵,而他迫不及待的殺皇帝,導致人心渙散,人人自危。

隋唐時期,天下武將名氣最大的當屬李靖。但要論整體軍事才能,李世民遠在李靖之上。只是,整個江山社稷都是李世民的,他咋可能去搶乙個武將的風頭呢?這就如同***誇讚粟裕是最會打仗的人,粟裕再會打仗有***會打嗎?

李世民的軍事能力不是厲害,而是**。但因為他統一太順,給人造成了“亂的一般,誰來都能統一”的錯覺。實際上,無論古今中外,“統一”從來都是高難度動作,一般人做不了。記得奧運會有個體操解說,她說過這麼一句話:乙個動作很難,你做得也很難,這不叫高手;乙個動作明明很難,你做出來卻讓人感覺很簡單,這才叫高手。李世民就是這類高手。

唐朝之前托塔天王只叫托塔天王,其原型是護軍神毗沙門天王。到了唐朝,李靖被唐肅宗評選為歷史十大名將之一。神化乙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進廟。唐肅宗特別批示,允許他被供奉在姜太公廟。在老百姓心目中,只要進廟的就是神仙,而李靖跟護軍神毗沙門天王職責類似,托塔天王從此跟李靖劃了等號,以後的文學作品裡,只要涉及到托塔天王的,就直接用“李靖”來代替了。真正讓托塔天王深入老百姓心中的是後來的《西遊記》與《封神演義》,此時的他已經演繹成哪吒的爹了。

李世民和今天的馬化騰很像。不是有個段子嘛,馬雲是摸著石頭過河,馬化騰是摸著馬雲過河。李世民幾乎就是摸著楊廣過河的。楊廣犯過的錯,他會不斷的警示自己;楊廣很前衛的思想,他會繼續沿用。應該這麼講,李世民後來大力推廣的三省六部制、郡縣制、均田制、科舉制等等,多是沿用的楊廣的框架。

李淵的部隊其實是從隋朝體制內分化出來的。當關隴集團發現楊廣這個董事長不可控時,就開始暗地扶持新的代言人,支援他們搞起義,李淵就是代言人之一。

李世民這個人牛在哪?

第。一、很多人跟著他都能善終,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你知道如何才能讓企業家、**為你賣命嗎?他們感覺你能給他們安全感,不至於企業做大了,說沒收了就沒收了,也不至於官職做高了,別人一挑撥說砍頭就砍頭了。也有人挑撥過,說李靖要造反,李世民依然選擇了相信李靖。你用這個觀點看今天的企業家也行,若是他身邊的人跟著他時間都很長又能高枕無憂退休,說明他很值得信賴。第。

二、他本人是高水平軍事戰略家。曾經以唐朝最高統帥打過4場戰役,打薛舉,打劉武周,打王世充,打劉黑闥。他自己很懂打仗也知人善用,在使用武將時,就能做到內行領導內行,更專業。第。

三、若不是他再次統一,中國會提前進入五代十國,也不會出現所謂大唐盛世。

李世民與李靖的作戰風格有什麼不同?單看戰績,李靖在李世民之上,李世民還動不動就輸,而李靖幾乎是手到擒來。當然這裡面有個關鍵點,李世民打的多是**級對手。而李靖打的呢?則是**級的。我們拿足球比賽來舉例。李世民屬於防守反擊系列,整場聯動聯防,先做到自己不失球,然後再尋找機會進球。而李靖屬於攻式足球,講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動不動就搞個千里奔襲。從體育對戰的風格演變來看,今天防守比進攻更佔主流,高手對決都是在拉鋸戰中尋找彼此破綻。

歷史進入唐朝後,看每個名字都很順眼了。主要是文學發達了,之前的古人我們看到的多是乾巴巴的名字和史書枯燥的記錄,而唐朝以後的歷史人物更多地被描述,被演繹,甚至變成乙個個文學形象符號,被拿來當文學佐料。例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再如金庸的《笑傲江湖》裡面描寫,少林和尚對令狐沖提起《易筋經》的來歷,就說:“十二年後,二祖在長安道上遇到了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輕人……便是唐朝開國大功臣李靖。”

趣說歷史(七) 董卓 曹操

西漢時期的軍事勁敵是匈奴,東漢時期也要打匈奴,但是匈奴整體呈沒落狀,已是吊打模式。歷史進入東漢後,主要工作是內部維穩,尤其是對付西部羌族勢力。彼時疆域上羌族已經屬於大漢王朝,只是內心還有那麼一絲倔強,不願臣服,先後爆發過三次大規模的起義,這三次羌族起義持續六十餘年,客觀上加速了東漢王朝的滅亡。羌族在...

趣說歷史(六) 貴族張衡

我們總說農民是看天吃飯,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是看命吃飯,就是看你攤上了什麼年代什麼命。遇到兵荒馬亂年代,你會不會被抓壯丁丟了命?趕上大旱大澇年代,你會不會餓死?另外還有高賦稅 瘟疫呢,聽起來都很遙遠吧?但是你看古今中外歷史,每隔幾十年就來這麼一波,要麼天災,要麼人禍。農民玩的是生存闖關遊戲...

趣說歷史(十三)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誰更穩定?單從疆域變化而言,南朝相對穩定一些。南朝的統治者和基本盤是漢人,有著絕對的掌控力,疆域內即便有異族也泛不起浪花。而北朝是群狼搶肉。起初前秦統一了北方,在狼王苻堅的領導下,眾狼有過短暫的蜜月期。苻堅是氐族人,他一死,整個北方立刻裂變成了兩大版塊 關中一帶被羌族人占領稱為...